![p2186.jpg]()
中國科技企業中,阿里和騰訊市值分列一二。但是不同于武俠小說中絕頂高手的淡泊無爭,這兩天兩家的爭斗有所升級,并且,和當初的“3Q”大戰類似,兩軍交戰,城門失火,殃及的是無辜的池魚,是用戶。
經過這么多年的布局,阿里和騰訊的觸手幾乎已經觸及到了互聯網的各個方面,除了在電商、社交與游戲分別占據了難以撼動的地位外,互聯網上許多第二梯隊企業也都被兩家各自拉攏,或收購或入股,算是劃分了勢力范圍。隨著觸角越伸越長,勢力范圍也開始有了重合,利益開始有了糾葛,于是就連一個艱難的抉擇都不用做,直接向對手舉起了屠刀,并且你來我往,沒有停下的架勢。
25日,微博宣布,確認在將集中清理在微博中宣傳微信公眾賬號的行為,包括在背景圖、粉絲服務平臺、微博正文中推廣微信信息的行為,將會面臨禁言和封號的可能。隨即,昨晚就在看到有友媒的編輯就在朋友圈里求救,他們的微博帳號被永久銷號了。
比微博在自己地盤封殺微信更早一點兒的是,微信封殺了來自快的打車的紅包鏈接,限制了快的在微信的推廣營銷活動。隨即,快的官方發表聲明稱,這個事件并不是騰訊第一次針對快的打車營銷活動的阻撓,稱對方違背了自己的原則而采取“選擇性開放”的措施保護自家打車軟件滴滴打車,這種做法違反了《反壟斷法》中的相關規定。聲明中不忘引述騰訊 CEO 馬化騰的話諷刺騰訊的做法,稱“這與馬化騰先生的初衷完全相悖”。
在微信封殺快的很早之前,淘寶和天貓屏蔽了來自微信的鏈接,微信內直接通往淘寶的通道被直接堵死,用戶只能假道第三方瀏覽器。
因此,這半年來,騰訊系和阿里系對對方服務的態度基本上很簡單,也很粗暴,就是封殺。
這里簡單梳理下,這幾個連環事件角色和陣營:
微博,2013 年 4 月底被阿里入股,阿里投資 5.86 億美元入股當時還未上市的微博,占股 18%
快的打車,阿里投的天使輪,后續有繼續大額追加投資的承諾
滴滴打車,騰訊投的 B 輪和 C 輪,總金額達 4500 萬美元
其中微信和微博兩個應用都是目前裝機過億的“超級應用”,都有社交屬性,并且都是目前熱門的營銷陣地,有一定的競爭關系。而快的和滴滴兩個打車軟件又是目前打車市場的雙雄,背后分別接入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肩負推廣各自支付的責任。
互聯網巨頭中的這種相互攻訐并不罕見,在微軟和 Google 就一直相互看不上眼,Larry Page 曾在 Google I/O 大會上稱微軟是惡勢力,而微軟曾有持續的 Scroogled 反 Google 行動,并在 WP 版 YouTube 應用上面有很久的糾葛。不過雙方都基本上不會無謂地牽扯用戶進來,并且近來,尤其是微軟新 CEO 納德拉上臺后,其眼界更開闊,兩家最近倒也相安無事。
商業社會,尤其是互聯網中競爭是無法避免的,而充分的競爭也是互聯網的魅力,才有這么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依靠優秀創意、精心經營、高瞻遠矚崛起。而動不動就言及封殺,并且堂而皇之地以限制營銷,限制垃圾信息為由進行粗暴的一刀切管理,雷厲風行連有關部門都比不上。
昨天看到英國《衛報》評選的 80 年改變世界的 80 個里程碑,位居第一的是互聯網,第三是 PC,第十二是社交網絡,第十五是手機。這些偉大發明,帶給我們的是信息的高速連接和透明,是話語權的漸漸平等,是效率的大幅提高,是溝通不再害怕空間時間阻隔,開放,才是互聯網,也是偉大發明能夠稱之為偉大的原因。
是的,曾經我們寬慰期待,微博改變中國,提供了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聲的平臺。我們也曾在微信收費傳言中明確站在微信這邊,因為 OTT 業務的發展讓僵化而傲慢的運營商們感到了實實在在的壓力。這些在互聯網精神下成長起來服務如今都已經有了不可撼動的地位,我們也不愿意看到這樣一種情況:為了自己的利益,這些成為我們生活中一部分的應用或服務開始構筑一道道高墻,將競爭對手驅逐出去,在自己的地盤暗自得意,看著一方天地,想著“天朝上國”的幻象,看不見用戶選擇和輿論的風向。
用戶只是在微博里放一個微信二維碼,就可能被禁言被銷號;用戶想要去在微信內打開朋友發來的淘寶鏈接,結果還不讓打開;用戶想在微信里分享個打車紅包享受下優惠,但是卻分享不了,從來沒有想過做個安靜的用戶都這么艱難。我看了你滿屏的廣告,交過你的會員費,為你創造過內容,制造過不少的消費,甚至還在你的平臺上買到假貨,不能說仁至義盡,起碼不是白用這些服務。用戶只是想要輕快地奔向開放平等的互聯網,最后發現一單單淘寶天貓、一顆顆赤橙黃綠青藍紫鉆充起來的這些巨頭在馬不停蹄地挖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