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10-16 14:36:08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10月15日,據福布斯網站報道,咨詢公司麥肯錫在最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全球支付業務增長迅速,到2018年在銀行營收中的占比將由2009年的34%上升至43%。亞太地區目前占到支付業務營收的40%,將繼續是增長引擎,將占到未來5年支付業務營收增長的56%,其中中國一個國家就占40%。西歐和亞洲地區的發達國家支付業務也將恢復增長。
支付業務向數字化轉型——尤其是通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完成的支付業務,將有助于推動支付業務的發展。麥肯錫在報告中稱,問題在于銀行是否足夠靈活,具有足夠的創新能力,在支付業務的增長中分一杯羹。
麥肯錫資深合伙人菲利普?布魯諾(Philip Bruno)說,“我認為銀行不會成為輸家。”他回憶說,在互聯網1.0時代,一種流行的說法是世界需要金融服務,但不再需要銀行。當時銀行面臨的威脅主要來自創業公司,目前則面臨來自財力雄厚的科技巨頭的競爭,例如Google和蘋果,“當時支付市場規模為1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78億元),完全由銀行占領。目前支付市場已經增長至29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808億元),銀行的占比超過90%”。
根據麥肯錫的資料,從網景上市至eBay收購PayPal期間,市場上曾出現450家支付創業公司。布魯諾說,“存活到今天的支付創業公司還只剩下不到10家。目前的特點是,銀行面臨的競爭來自擁有數百,甚至數千億美元現金儲備以及數千萬用戶的巨頭,因此我認為銀行將面臨更嚴峻的局面。銀行開展了網上銀行業務,只是開展此類業務的速度是‘銀行速度’,現在,它們必須以‘硅谷速度’開展業務。”
數據將成為競爭的一個領域,這將要求銀行對更多的數據進行更多的分析。布魯諾說,銀行已經在熟悉的領域內完成部分工作,例如利用交易數據評估客戶風險。
麥肯錫在報告中指出,新興的金融公司融合更多渠道的信息——例如社交網絡和位置信息,及時了解市場動態,“銀行面臨的挑戰是,放棄對它們的封閉、專有數據的嚴重依賴,轉向一種能了解更多客戶看法的開放方法”。
銀行才剛剛開始適應新變化。布魯諾稱,許多銀行都對客戶數據“嚴防死守”,在銀行內共享客戶數據對它們來說“不可思議”。這種狀況在部分銀行已經有所改變,例如美國銀行就與Cardylitcs聯合開發了BankAmeriDeals。
布魯諾表示,到2018年,支付業務營收將達到34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879億元),其中與商務活動有關的支付業務為18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483億元),布魯諾所謂的商務促進業務營收為逾16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825億元),科技巨頭將在其中占有主導地位。銀行應當感到擔憂,因為它們“面臨全新類型的競爭對手,科技巨頭的傳統領地是商務促進業務,但它們在覬覦商務支付業務。
科技巨頭目前主要介入購物體驗的評估-考慮階段,最終會介入支付領域。布魯諾指出,支付服務提供商的成功取決于對支付不斷變化的角色的理解,“對于支付公司來說,重要的不是支付,而是客戶想要做什么”。
銀行的問題在于,它們將在支付業務的發展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布魯諾說,金融機構不想躲在幕后,而是希望走到前臺,向客戶提供服務,“銀行擔憂的是,其他廠商擁有客戶關系,向客戶提供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