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8-01 10:01:55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阿里巴巴的文化產業圖謀早就大白于天下了。自文化中國更名為阿里影業之后,阿里在內容上的擴充就越走越遠。BAT中,阿里原本是內容產生能力最弱的一家,馬云對擴充內容的想法也早已有之。
如今,阿里用資本搭出了內容板塊的架子,華數+阿里影業+優酷土豆+蝦米……從投資、制作、發行到渠道、終端到用戶應有盡有,電影、視頻、音樂也應有盡有。筆者估計很快它就要在內容上大展身手了,直觀體現是,馬云和黎叔走得越來越近了。
其中筆者最關注的還是優酷土豆。原因很簡單,因為電商,中國用戶在物質需求上獲得了極大滿足,下一步用戶要開始奔赴更高層次的需求啦。所以馬云說,阿里未來的方向是快樂和健康。
雖然之前已經有了娛樂寶的嘗試,但筆者覺得那是對新商業模式的拓展,成為一種通用的商業模式甚至重組產業鏈需要的時間更長。和電影相比,視頻產業化程度更高。所以筆者認為更快得成規模的商業模式實現還是要靠互聯網平臺之間的對接,這幾家里只有優酷土豆已經是大平臺。此外,畢竟優酷土豆是互聯網公司,有豐富的流量資源,整個阿里正在嘗試多入口化,優土又是文化產業鏈條上最大的入口。
阿里入股優酷土豆已經有幾個月了。筆者和你們一樣好奇,這期間優酷土豆到底發生了什么,未來他們會成為什么?
一些筆者能看到的現象是,他們在內容上游擴充的力度更大了,優酷和土豆的差異化更加明顯。今年優酷在鞏固大平臺的時候,猛拼自制,除了網劇和自制綜藝,還嘗試了大電影《老男孩》;土豆則是繼續走它的青春路線,嘗試各種新玩法,當然你叫他小眾路線也行,小眾往往是玩粉絲的,粉絲花錢可是比普通用戶多十倍百倍。
朱向陽,優酷土豆首席內容官。他說:“從阿里的頻繁投資就能看出它對文化產業的期待,通過控股上游來去撬動整個的產業鏈,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途徑。”
筆者感覺,優土也在嘗試類似的路徑向上游擴充,而投資也是其中的重要途徑。
優土投資的大頭花在內容上,內容上又最重視自制。2013年的Q4優土宣布盈利,按照朱向陽的說法,2014年優土的目標是進一步投入,擴大領先地位,再去創造。這也符合阿里的需求,只有優土做到這些,才能和阿里更深入的合作,拓展更多的商業模式。
未來三到五年,屏幕會高度細分,但內容還是起到決定性作用。朱向陽說:“所以我們多的投入內容的生產,當中又有更大的比例的份額是來自于自制,因為只有這樣的話才能會去創造我們的品牌。”筆者認為這背后還隱藏的邏輯是,只有優土保持領先,才能創造很多品牌,這些自創的品牌才有最充分的電商化的空間。筆者猜,馬云對古永鏘的期待就是這個。
至于具體怎么結合,國外的一些公司可以成為我們想象的模板。最近優土和一些韓國公司走的比較近,他們的一些操作方式也的確是優土想借鑒的。比如韓國的CJ E&M,就是出品了《來自星星的你》捧紅都教授和千頌伊那家公司。而CJ E&M和CJ集團之間的關系,就被筆者YY成阿里和優土之間的關系啦!
筆者爭取看圖說話,下面這張圖展示了CJ E&M的全娛樂、全平臺模式:
CJ E&M給筆者最大的沖擊就是一家公司的文化鏈條竟然能如此完整。既包括節目生產平臺和播出平臺、整個上游的制作公司、自己制作的體系的搭建、版權經營分配,也包括周邊產品的開發等等這一系列,這已經是非常完善成熟的體系。
至少中國沒有一家公司又有電視臺,又能制作內容,還能發行,還掌握著新媒體資源。朱向陽說:“CJ一個成熟媒體的標志。當然和優土一樣是個高度市場化的公司”。
他們在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有強大的實力,內容不僅能自產自銷,而且很容易做出品牌。筆者壞壞的想,知道韓國女藝人為啥那么悲催了吧,知道藝人在經紀人面前為啥大氣都不敢出了吧。
咱們說回商業,只有把內容做成了品牌,才能和電商結合。而且品牌出來了,周邊產業開發的潛能是無限的。《星你》的背景被做成了展館,據說大量中國人參觀,去和千頌伊拍高科技的合影。炸雞+啤酒套餐供不應求,這都是品牌效應啊。那個……上一句筆者說的太老土,重說,這都是粉絲經濟啊!
現實點說CJ E&M對優土來說目標太宏偉了,中國的面積比韓國大,人多好多倍,用戶需求也更復雜,很難有一以貫之的喜好。剛才筆者說CJ E&M和集團之間的關系好像優土與阿里,那CJ的產業布局,其實對阿里來說還真的只是大板塊中的一部分。
媒體業務只是CJ的一個板塊,他們四個板塊是食品和餐飲、生物工程、新流通和媒體。哈哈,除了對應馬云說的“快樂和健康”兩個板塊,食品和餐飲筆者給對應上了O2O,新流通對應上了菜鳥。這么看來,是不是復雜的阿里巴巴版圖又沒那么復雜了呢。
當然,這一切在中國實現更難,因為中國地廣人多,情況更復雜。不過,實現了這些,盈利空間也更大。而且這種模式還有全球化的可能,北京街頭的多樂之日就是CJ的品牌。有人開玩笑說,只要還有人看韓劇,這些東西就有人買。
筆者此文其實有彩蛋。這兩張圖是筆者翻拍的CJ E&M介紹自己業務的PPT。如果你沒發現,筆者告訴你,全球性生活時尚公司,哈哈。韓國人中文還是不過關啊,看來中國市場這事兒,還得中國人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