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虛擬信用卡兇猛,但無法改變信用卡的本質

發布時間 : 2014-04-09 09:23:53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虛擬信用卡兇猛,但無法改變信用卡的本質

隨著阿里巴巴和騰訊雙雙高調與銀行合作推出了“網絡信用卡”的消息喧囂塵上,已經漸漸淡去的“信用卡消亡論”又再次成為了市場的焦點。然而該產品剛剛被市場熱捧就已經被央行叫停,其中產品與支付的安全性是主要因素。網絡上大量針對這一政策進行了抨擊,指摘其打擊的新興的互聯網金融的創新。至于是否動了誰家的利益“蛋糕”的言論,則另當別論了。

信用卡消亡論,源自于前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的《顛覆信用卡》一文,之后又有中國平安董事長的馬明哲以“10年內60%以上的現金、信用卡都將被取代”的言論推波助瀾。以這二馬的身份,又有阿里的馬云和騰訊的馬化騰加入,形成了一個強大而豪華的“四馬難追”、“四馬齊喑”的陣容,再加上各類媒體的炒作,似乎實體信用卡已經到了病入膏肓的境地。

實體信用卡難道真的只能坐以待斃而走向消亡嗎?要對這個結論進行判斷,首先應該認識一下信用卡的本質到底是什么。

在很多人眼里,信用卡只是一張能透支的銀行卡,是除了能獲得發卡銀行的信貸消費以外,還能獲得包括商戶優惠、分期、積分、饋贈等多種服務的一個銀行產品,很多人使用信用卡都糾結在卡種、信用額度之中,然而這只是一種表面的認識。

信用卡的本質上只是一個銀行賬戶,但是由于賬戶的資金來源屬于銀行信貸資金而非用戶自有,這一賬戶就成為信貸賬戶,而信用卡只是這個賬戶用于支付的一個工具。只是由于信用卡業務的特點和功能,能夠為發卡銀行帶來巨大的收益,發卡銀行賦予了它更多的服務內容,使得信用卡業務成為銀行相對比較獨立的重要業務。

有了這個認識之后,我們再來看信用卡真正的作用和功能。

一、信用卡帶來的超值收益

1、透支利息的“源泉”

由于信用卡的本質是一個信貸產品,可以為發卡銀行帶來超額利息收入。以目前銀行執行的普通貸款標準,最低貸款利率為六個月,標準為5.6%/年,最長為五年,標準為6.55%/年。而信用卡執行的貸款利率標準為0.5‰/日,折合為年利率竟然高達18%,超過普通貸款標準3倍。

雖然信用卡提供了“免息還款期”的服務,但是從招商銀行歷年公布的年報中我們看到,由信用卡產生的“利息收入”的增長是驚人的:從2008年的18.53億元,到2013年達到了88.55億元,增長了4.8倍。而同階段卡量的增長為1.5倍。由此可見,信用卡“透支利息”是信用卡為發卡銀行帶來超值收入的“源泉”。

2、刷卡手續費的“誘惑”

信用卡的另一個利潤增長點是刷卡消費產生的手續費。信用卡消費交易時,需向商戶收取手續費,盡管這個費用需要發卡銀行、收單銀行、清算組織共同分配,但是隨著信用卡消費額的激增,這個收入不容小覷。以工商銀行為例,2013年的信用卡消費金額為1.6萬億元,按照1‰的手續費收入和7:2:1的分配比例計算,理論上可以獲得16億元和11.2億元;招商銀行的9403億元消費金額,也能夠獲得9.4億元和6.6億元(計算結果僅供參考)。

3、其它收入

信用卡在使用中,還有很多收費的項目,如取現手續費、超限費、滯納金、年費、分期手續費等,這些項目構成了招商銀行2013年的78億元“非利息收入”。

從上述幾項收入構成中,是信用卡為發卡銀行帶來的直接收益,這也是銀行開展信用卡業務所追求的目標。

二、塑料卡片是最佳的材質

作為銀行賬戶是不能直接在商戶進行交易的,銀行卡成為了最佳的支付工具。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塑料卡片的大量使用到今天,不管是脫機壓卡、磁條卡,還是智能卡,塑料卡片以其輕便、堅固、經濟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信用卡采用塑料材質通行五十多年的原因,目前尚未有更好的材質可以替代。

三、信用卡是最佳的客戶細分工具

信用卡還具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它還承載著客戶細分的功能。銀行僅從客戶賬戶上,甚至貨幣本身只有面值而無等級之分,都無法為客戶進行層級劃分。從信用卡走上歷史舞臺后,尤其是萬事達在80年代初首次推出“金卡”產品后,信用卡就成為銀行客戶細分的利器。

隨著信用卡產業的飛速發展,卡等級的劃分更加精細。根據MasterCard、VISA、AE、中國銀聯等信用卡組織的設計,分別對所發行的信用卡產品等級有非常明確的定位,包括高端卡、白金卡、金卡、普卡等,銀行和服務系統就可以據此為不同卡等級用戶提供精準的分類服務項目。

由此,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信用卡在銀行產品鏈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當年它不是隨隨便便地誕生,是麥克納馬拉先生匯集于前人百年的智慧打造出的一個“世紀產品”。它不僅把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擴大到整個個人消費市場和金融領域,更是繼紙幣出現后對支付行業的又一次“革命”,信用卡由此被評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是當之無愧的。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大來卡”的誕生至今60多年的時間里,信用卡拉動著支付行業的進步,同時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又推動了信用卡及支付行業的發展,特別是七十年代后,信用卡支付形式從簽賬、壓卡、POS,到智能卡,信用卡產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后,傳統的POS支付模式,正在向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等多種支付形式并存的局面轉變。

隨著社會熱炒的所謂“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金融似乎成了互聯網企業進入金融領域的“跳板”,一些互聯網大鱷紛紛涌入傳統金融行業,這個錢包,那個支付的出現,給整個社會帶來的感覺似乎互聯網就要改變傳統金融行業的現狀和痼疾,這種思維方式又通過互聯網的影響力影響到信用卡行業,“網絡信用卡”、“虛擬信用卡”被推上了市場,似乎它們生來就是承載著“顛覆”傳統信用卡的命運的。

縱觀信用卡發展歷史,它的本質只是銀行個人消費信貸的一種支付工具,是一種具體的表現形式,它本身也是在60年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地變革、創新和自我完善,才讓我們今天能夠 “一卡走世界”。

今天,信用卡和支付行業也在擁抱新的技術革命,依托于信用卡的移動支付、網絡支付已經逐漸成為當今的主流支付方式。而信用卡無論是技術還是形式上的創新,如芯片卡、閃付、NFC等,都離不開信用卡的本質特點。至于被叫停的“虛擬信用卡“,也應該看作是屬于實體信用卡向網絡化的延伸,可以視為實體信用卡的一種“創新”。至于那些聲嘶力竭地吶喊著要對實體信用卡“顛覆”和“革命”的論調,是對信用卡歷史發展軌跡的“無知”。

實際上,虛擬信用卡早已進入市場,如中國銀行的虛擬信用卡,它是依托實體信用卡賬戶生成的為網絡支付使用的虛擬信用卡,出于網絡支付安全的考慮,虛擬信用卡以小額支付為主用于網絡支付。而此次高調登場的“網絡信用卡”準備涉足普通信用卡的支付領域,這就涉及到支付網絡安全、用戶安全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對支付安全問題準備好解決方案,網絡信用卡被暫時叫停也是必然的,畢竟支付領域安全比便捷更重要。

隨著互聯網經濟模式的發展,我們不能也不可能拒絕互聯網技術對信用卡以及支付領域的影響和推動作用,我們更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但是實體信用卡不會被簡單地“顛覆”而消亡,它依舊會在金融支付領域里放射出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