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騰訊“投行化”魅影 馬化騰有哪些背后操盤手

發布時間 : 2014-03-24 10:03:10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騰訊“投行化”魅影 馬化騰有哪些背后操盤手

騰訊與阿里近期的收購戰,被認為是騰訊完勝。同時也是騰訊投行思維替代產品思維的完勝。

其中騰訊總裁劉熾平、首席戰略官James Mitchell及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董事總經理、負責領導全公司在全球范圍的投資并購業務的彭志堅功不可沒,他們一個共同的背景是投行。

“我們每一個投資都有兩個期望,戰略價值和財務回報”,劉熾平說。而一位騰訊的中層說,投行的人關注的更多的是市值和股東利益的變化,而產品思維更多的關注用戶體驗。

與此對照,則是騰訊CTO張志東在3月19日宣布將在半年后離職。至此時騰訊創業五虎將馬化騰、張志東、曾李青、陳一丹和許晨曄將五去其三。剩下的兩位中,騰訊CEO、超級產品經理馬化騰已經長時間遠離產品一線,負責行政事務的許晨曄最近被市場質疑的問題是他還會留多久。

五位創始人為騰訊的誕生和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但讓騰訊超越千億市值而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五家互聯網公司之一、讓馬化騰能安心休假的背后,則是一個叫劉熾平的男人和他所帶領的投行團隊,而這一團隊還在繼續擴大。

從產品思維到投行思維

3月10日,騰訊和京東公布的協議顯示,騰訊以約2.15億美元入股京東,拿到京東15%左右的股權,并可在后者上市時追加認購5%的股權。京東則將收購騰訊旗下QQ網購和拍拍網的100%權益、物流人員和資產,以及易迅網的少數股權和購買易迅網剩余股權的權利。

此時的京東正在沖擊美國上市,雖然京東已經晉級為國內電商巨頭的一員,但面對絕對優勢的淘寶電商平臺,依然底氣不足。“騰訊選擇在京東上市前突擊入股,明顯是為京東抬轎。抬高京東的IPO定價后,騰訊到最后可能幾乎沒出什么真金白銀”,一位香港的資深投行人士稱,無論是為京東上市抬轎,還是將旗下被視為雞肋的QQ網購和C2C平臺拍拍網被合并給京東,都是騰訊典型的投行思維體現。

事實上,除京東外,騰訊近期大手筆入股的金山、藝龍、搜狗和大眾點評等,所占股份大都在20%左右,一般都是第二大股東,從“企鵝帝國”到“騰訊聯邦”時代。而此前,騰訊收購易迅等都是謀求對被收購企業的絕對控制。

上述騰訊中層稱,在產品思維下,只有對被收購企業進行絕對控制,才能控制被收購企業的產品。為了將產品體驗做到最好,騰訊啥都是自己干,到后來馬化騰發現,有些東西并不是騰訊所擅長的,不是有了巨大的流量就一定能做好。

在2011年以前,騰訊的產品基本邏輯是,看誰的產品做得好,就知道‘微創新’誰的產品,導入流量后迅速超過了原創者。這種‘微創新’的做法引起市場罵聲一片,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創新的扼殺者而難以為繼。同時,騰訊雖然按照用戶數量算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但增長速度不斷放緩,細分領域不斷涌現出強有力的挑戰者甚至超越者。“2011年以后,騰訊基本是被一幫投行人士所主導,當然這背后也有馬化騰的反省和對投行團隊的力挺”,上述騰訊中層稱,很多做產品晉升上來的高層近年并不得志。

上述騰訊中層人士提供的一個佐證是,騰訊近期一款重量級產品的負責人,為公司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因和某些非產品部門的高層不和,此前職位長期沒有得到提升而多次萌生退意。

2011年03月24日,百度市值超騰訊成中國互聯網企業第一,這是五年來騰訊首次丟掉中國互聯網企業市值第一的頭銜。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騰訊開始四處戰略出擊。

上述香港投行人士稱,騰訊最大的優勢是社交平臺產生的巨大流量,而投行思維下股東利益的快速最大化必然會讓騰訊將流量導入細分行業最具優勢的平臺變現而支撐更高的市值,同時還有效地狙擊了其國內互聯網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樣四處擴張的阿里巴巴。

截至3月20日,百度的市值約為55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約為1340億美元,是百度市值的兩倍多。

背后投行團隊

在支撐騰訊千億美元市值的背后,是投行思維的踐行者騰訊總裁劉熾平,他被稱為是馬化騰背后最重要的男人,騰訊聯邦的操盤手。

劉熾平可能是騰訊內部升遷最快的高層。公開信息顯示,劉熾平2005年加盟騰訊,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并購和投資者關系。2006年2月榮任騰訊公司總裁,協助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先生負責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運營。2007年3月,被任命為執行董事。2012年5月24日騰訊宣布將為獨立運營的騰訊電商控股公司投入10億美元,同時,騰訊還宣布,集團總裁劉熾平出任騰訊電商控股公司董事長。

在加入騰訊之前,劉熾平在首次公開招股發售、兼并與收購以及管理咨詢等方面有超過10年的經驗,因騰訊的IPO而與馬化騰熟識。劉熾平曾擔任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執行董事及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在高盛之前,劉熾平在麥肯錫公司從事管理咨詢工作。“劉熾平作為空降兵,在騰訊內部職位快速上升引起了很多高層的不滿”,上述騰訊中層說,是馬化騰的力挺才讓劉熾平坐穩了位置。其他大型互聯網企業也有過引入高級投行人才的做法,但大部分最終都被資歷更深的高管掃地出門。

事實上,在劉熾平上位的過程中,也有傳聞稱騰訊五虎將中的一位創始人是因為劉熾平的上位而離開,不過該傳言沒有被證實。

騰訊內部的另外一位高級投行人才是James Mitchell,目前為騰訊首席戰略官,這也是騰訊現任總裁劉熾平最初進入騰訊公司時的職位。公開信息顯示,James Mitchell原是高盛紐約分公司的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通訊、傳媒及娛樂等行業的研究團隊,他于2011年5月加入騰訊。

作為騰訊產業共贏基金董事總經理、負責領導全公司在全球范圍的投資并購業務的彭志堅,同樣具有豐富的投資并購經驗,他于2008年加入騰訊,在加入騰訊之前,彭志堅任Google(谷歌)中國投資并購總監,負責Google(谷歌)在大中華地區的投資并購業務。加入Google之前,彭志堅在韓國漢城供職于三星集團總部,任三星集團全球戰略經理。在職業生涯早期,彭先生主要在中國證券市場工作,曾任職于上海證券交易所等單位,曾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Wharton)商學院MBA學位。

在劉熾平帶領的投行隊伍下,近期和阿里的收購戰被認為是騰訊完勝。在3月19日騰訊的答記者問中,劉熾平認為,用收購戰來形容過分戲劇化了。互聯網的本質不是競爭,而是兩點,首先是用戶能否獲得價值,二是能否整合產業鏈。所以騰訊并購的重要原則是,能否與合作伙伴創造更好的用戶體驗。當它們做得更好時,騰訊也能享受到業績分享。所以要合作,而不是惡性競爭。“我們每一個投資都有兩個期望,戰略價值和財務回報”,劉熾平說。

上述香港投行人士稱,騰訊的投資團隊至少還繼續在從香港招聘從華爾街過來的投行人士,不斷擴充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