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互聯網金融是銀行的保衛戰or互聯網的突擊戰

發布時間 : 2014-02-17 09:37:43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互聯網金融是銀行的保衛戰or互聯網的突擊戰

  “3分鐘告罄,成交金額高達5.8億元”,元宵節當天上午10∶00,支付寶“元宵理財”正式開售,隨后不久就被搶購一空。這是支付寶2014年第一強擊。業內人士評價,從速度看來,這幾乎可以堪稱國內最成功的保險理財產品之一了。

  2013年,隨著支付寶、百度、微信等網絡巨頭引導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涌現,迅速成為都市年輕人習以為常的支付方式和理財習慣。這種突如其來的新格局令銀行、保險公司等傳統的金融機構備感壓力。

  互聯網金融這個被市場熱捧的“奶酪”到底該屬于誰?

  層出不窮的互聯網金融產品

  華寶證券近日發布的《2013互聯網金融年度報告》顯示,互聯網金融是金融服務的一種新型提供方式,更是信息技術和資本市場在互聯網平臺上綜合展現的一種新型金融模式,是向金融主體提供利用互聯網平臺的現代科技完成融資、支付和交易等服務功能的金融模式。這種模式一方面令傳統金融業務電子化、信息化、在線化、便捷化,也帶來了金融機構、金融業務、金融產品的擴容和創新。

  平安證券公司證券分析師勵雅敏認為:“互聯網滲透率的提升引發的各行業之間的融合、多方需求的共同作用,以及信息技術進步等原因造就了互聯網金融的產生。”

  不僅僅是余額寶,《2013互聯網金融年度報告》將互聯網金融產品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以余額寶為首的貨幣基金支付業務。通過余額寶,用戶不僅能夠得到較高的收益,還能隨時消費支付和轉出,無任何手續費。

  華寶證券分析師李真分析余額寶的成功原因在于整合了兩類資源,一方面,余額寶的客戶均是具有或者潛在具有消費需求和流動性資金的支付寶客戶,另一方面,通過與基金公司合作,大幅提高資金的收益和使用效率,從而使得余額寶在半年內的客戶數達到4303萬,天弘基金成為中國基金史上第一個規模上千億元的基金。

  第二種是以P2P模式“撮合”借貸雙方的小微投融資平臺。以最早的P2P平臺人人貸為例,人人貸平臺為借款人提供最高借款額度為50萬元的純信用借款,理財人(出借人)可以在此通過公開信息自主選擇進行投資,獲得收益,人人貸通過有效的個人信用模型和大數據挖掘建立個人風險定價體系。

  人人貸也火了,2013年的交易金額為15.46億元。李真認為P2P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借貸服務模式呈現出“爆炸式增長”,是因為它采用標準化的金融產品為資金需求方和提供方搭建了清晰的溝通和交易方式,借助互聯網打破區域限制,滿足了“期限短、頻率高、急”的融資需求。

  第三種是以阿里小貸為先驅的供應鏈金融。阿里小貸是阿里金融為阿里巴巴會員提供的一款無須抵押、無須擔保的純信用貸款,為淘寶和天貓的客戶提供訂單貸款和信用貸款,日利率為0.05%。

  截至2013年6月30日,阿里小貸已累積為32家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金融服務,累計投放貸款超過1000億元。李真分析,阿里小貸成功的外部因素在于它選擇了傳統銀行不愿涉及的小微企業貸款,以及背后的阿里巴巴集團具備的優質客戶資源和互聯網技術。

  每一類互聯網產品并不是只有一個人在奮斗,其他公司迅速推出了類似產品。余額寶上線后,百度和華夏開發了百發理財、百賺,微信推出了理財通,人人貸后出現了有作保障的陸金所,京東、蘇寧也為自己平臺上的客戶提供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戰爭硝煙四起。

  與其說互聯網金融的成功在于恰逢其時,不如說互聯網金融正視了那些早已存在的需求。這些產品贏得了用戶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年輕用戶,方便、收益高、速度快的互聯網金融產品迅速贏得了他們的青睞,吸引了他們的資金。

  中金公司分析師毛軍華說,正是圍繞著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定價與交易,金融企業衍生出了各種不同的業務類別。然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使得信息不對稱顯著下降,降低了搜尋成本,幫助互聯網企業獲取了獨特的信息優勢,從而降低了傳統金融機構現有贏利模式的空間。

  銀行開啟保衛戰

  互聯網巨頭的強勢出擊,對長期以“金融老大”自居的各銀行業構成了巨大而強烈的挑戰。馬云曾說過的“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改變銀行”成為現實。

  最新數據,也就是央行公布的2013年11月金融統計數據和社會融資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儲戶存款增加940億元,較2012年同期少增1576億元。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稱,去年11月儲戶存款增速同比降0.3個百分點。儲戶的存款動力在金融渠道、產品多樣化、普惠化的過程中減弱的態勢明顯。

  更令人感到緊迫的是,互聯網產品的更新從未停止,說不定哪天某家互聯網公司就會推出新的金融產品,以摧枯拉朽之勢改變原有的金融市場格局。年后,京東就推出了首個互聯網信用支付產品“京東白條”,并開始公測。支付寶官方微博在“元宵理財”后留下一句“其實我挺喜歡,我會回來的”,立刻讓人嗅到戰爭的硝煙味兒。

  終于,銀行坐不住了。

  有不少人發現,五大國有銀行已加入存款利率上浮到頂的隊伍,將在官方存款利率基礎上浮10%。然而,央行對銀行存款利率有上限規定,銀行可操控的空間似乎也沒多大。

  此外,各個銀行也推出了自己的金融產品。例如民生銀行在去年11月份推出了一種全新的電子銀行卡,是余額寶理財功能和傳統銀行卡功能的集合。但客戶經理稱這對余額寶并沒有攻擊力,主要原因是余額寶的平臺是支付寶,那里的客戶資源超過了全國和很多銀行的儲備客戶。

  除了這些明顯的手段,普通用戶也感受到了銀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抗拒”態度。在采訪中,也有銀行用戶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有用戶突然發現把工行卡內的錢轉入支付寶的每日限額從5萬元調到了2萬元,而且每月限額5萬元,之前是每日可以轉5萬元,每月限額為30萬元。更有甚者,民生和興業銀行轉入支付寶的每日限額只有5000元。

  事實上,無論銀行如何上調存款利率還是推出新產品,互聯網金融的分流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無法挽回。

  能否撼動金融市場格局

  那么,互聯網巨頭熱推理財產品真的會撼動銀行的地位嗎?

  “影響還是有限的。”李真解釋,銀行還是擁有很多高質量的客戶,例如大型企業、高凈值私人銀行客戶等,互聯網金融對銀行在存款、貸款和結算業務量上不構成明顯威脅,同時,銀行現在已經在有所作為,潛力還是很大的。

  但是,“一定會改變金融市場的利益格局。”李真說。

  不僅銀行在行動,互聯網公司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巨大蛋糕,一線的門戶網站紛紛開始尋找聯姻對象。新浪布局“金融超市”,前期擬借助東海證券的牌照代銷金融產品,與匯添富基金開發類似余額寶產品,開設“微銀行”,提供5000元的透支消費額度,用戶無須綁定銀行卡就可使用。

  熱鬧之下,風險也在顯露。在人們熱衷把錢放進各個“寶寶”內,在P2P平臺上借錢時,風險已開始出現。截至2013年12月31日,網貸之家監測到已有74家P2P平臺出現問題,歸納原因主要在于:不切實際虛高的收益、不規范的信用管理、不盡職的第三方支付以及欺詐性的運營模式。

  今年以來,“寶寶”們的回報率都有小幅下降,也引發了不少用戶擔心。對此,李真解釋,余額寶等一系列的金融產品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收益,原因并不是因為在互聯網上購買,而是因為支付寶和基金公司合作,基金運營會比較好,“規模大,會提升銀行談判的資格”。

  艾瑞咨詢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到1059.8億元,同比增速81.2%,預計2014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1857億元,到2017年,市場規模將增長約4.5倍,接近6000億元。

  李真預測,將金融服務鑲嵌于移動終端符合客戶習慣和客戶需求,移動互聯無疑將成為下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爭相發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