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2-10 10:03:28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國外知名科技網站Re/Code日前報道稱itter目前除了面臨著用戶量增長速度緩慢的問題以外還有著另一個更為頭疼的問題,那就是如何保證用戶在注itter賬戶之后持續保持自己的平臺活躍度。
知情人士透露稱itter在過去的七年半時間內的注冊用戶數量已經超過10億,但其中的活躍用戶數量僅為2.41億,約占其注冊用戶總量的20%。
分析人士指出,導致這一情況的部分原因在itter擁有著嚴重的僵尸賬戶問題(該公司曾在去年清理了大量垃圾賬戶)。但可以肯定的是itter所宣稱的10億用戶這一數字依舊有著較高的水分,因為該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比例并不高。在科技界,我們通常將這一問題稱為“漏桶效應”(leaky bucket),itter需要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
應該說,造成這一問題的部分原因在于新用戶很難充分理解這項服務。與Facebook不同的地方在于,用戶需要在使用這項服務前理itter的諸多術語,比如如何發送微博,甚至如何閱讀等,但是很多用戶并不愿意將時間花在學習方面。
另一個問題在于,即使用戶明白了如何使itter,他們通常也很難找到人展開溝通。該公司CEO迪克-科斯特羅(Dick Costolo)曾表示:“如果我們希望itter打造成最好的即時、實時通信平臺的話,初學者就需要在使用初期便要了解該服務的各種特性。”然而,目itter僅僅會在新用戶注冊時向他們推薦諸如科比-布萊恩特這些名人的微博賬戶,你可以通過這一方式了解他們的近期活動,但這些名人可不會對你的留言進行回復。
對于這一問題,科斯特羅表示公司會在近期對此做出改變。
“我們正在推出的移動用戶注冊機制會迅速幫助用戶聯系到他們所認識的人。”科斯特羅在一次分析師電話會議中說道。
這也就是說itter將會掃描用戶的通訊錄,告訴用戶自己的哪些聯系人正在使用這一服務,并幫助他們在第一時間關注他們。
“有研究表明,這一機制會有效幫助用戶在使用的第一天就同好友展開充分互動,那么在一段時間以itter的用戶活躍度便會顯著增加。”據悉,目前美國的Android用戶已經可以體驗到這一功能,iOS版本也即將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同時也在嘗試給不活躍的賬戶發送電子郵件的方式進行提醒,并鼓勵他們在收itter消息的時候直接登陸網站進行查看。對此,美國《華爾街日報》撰稿人就認為:“如itter真的希望將地球上所有人都聯系在一起的話,他們就必須迅速解決用戶活躍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