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2-02-03 08:31:00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對我省企業標準化工作的調查
|
對比圖
|
國際上有個說法,“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 業賣品牌,超一流企業賣標準和技術”。 那么什么是標準?省質監局總工程師楊明舉了個例子:插頭和插 座的標準使得我們每人買回電器產品之后便捷地使用插座,因為它是 一個通用的標準。再比如說,如果世界上的鐵路是一致的,我們國與 國的鐵路運輸會很方便,不會換車廂或者調整軌道。 在科技大省陜西,在省質監局的大力推動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 意識到了標準的重要性,積極參與、起草國際、國內及行業標準,走 在了行業發展的最前沿。 誰制定了標準,誰就制定了游戲規則 在今年1月份公布的“2011年四季度西安高新區認定享受技術市 場優惠政策的技術轉移項目”中,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股份有 限公司共有7個項目獲得142.79萬元的技術交易額。 作為一個僅有100余人的小企業,西電捷通既沒有機器轟鳴的車 間,也沒有質量精良的產品,那么它每季度不菲的技術交易額從何而 來? 西電捷通運營保障中心高級經理張愛龍說,公司的發展是一條有 別其他IT公司的發展模式。公司研發的“虎符TePA技術”由國際標準 化組織ISO/IEC正式發布成為國際標準后,以“標準化”為載體,公 司的技術專利得到了最為廣泛的擴散和應用。
據悉,西電捷通每年盈利的80—90%都是通過收取技術許可獲得的。 標準,是一種全世界多種業務的通用技術語言,是科研成果、技術創新、知識產權轉化為生產力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標準化已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質量保證的技術支撐,是保障和實現安全、健康、環保、誠信和生命保護等基本目標的重要手段。 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李鵬表示,過去,在技術發展比較慢的時候,標準往往滯后于技術的發展。這樣,標準的制定是后追型的,往往是比較成熟的技術和規范化的產品,與知識產權沒有十分緊密的關系。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領域的發展,標準和知識產權疊加在了一起,形成了企業發展的一個嶄新的“路線圖”。 “誰制定了標準,誰就制定了游戲規則,掌握了話語權的優勢。” 李鵬說,當今全球經濟競爭的實質是支撐經濟發展科技實力的競爭,落實到產業發展和產品市場上,主要體現在主導國際經濟秩序和貿易規則的標準競爭上。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國際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大國之間為了保護本國產業,在反傾銷調查、關稅制裁等貿易手段引起的國際貿易爭端日益嚴重時,已悄然把技術標準作為限制產品進口、保障經濟安全、維護民族利益的重要手段。 加入WTO后,我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制度和法律障礙被掃清了,但隨之而來的是,發達國家紛紛修訂相關標準指標,限制我國產品出口。歐盟ROHS指令標準實施之后,我國有3000多家整機生產廠和上萬家的(機電)零部件的生產廠商受到影響,每年涉及的機電產品出口金額占到我國出口歐盟機電產品總值的71%,高達317億美元。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標準的實施,使我國每年近80億美元的農產品出口貿易、 6200多家相關企業、2000萬從業人員、5400萬農業勞動力面臨嚴峻考驗。發達國家通過增加技術指標項目,提高質量、安全、環保要求等方式,間接設置貿易壁壘,保護本國產業。因此,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已日益成為衡量企業、地區乃至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
陜西,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 我省標準化工作實施得怎樣?在2011年省質監局局長仵西居的工作報告上,我們看到這樣一份不俗的成績單—— 截至2011年8月,全國承擔的國際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共38個,我省承擔了2個,在全國排名第4; 全國共組建1331個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我省承擔的國家標準化技術組織達到34個,占全國標準化專業技術組織總數的2.55%,在全國排名第8; 累計組織制定國際、國家、行業標準近1000項,在衛星應用、高功率激光器及應用、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產業等13個產業建立了技術標準聯盟組織; 組織制定了8項半導體和太陽光伏產業地方標準,成為全國第二、西部首家建成光伏產業檢測標準體系的省份; 西安、楊凌兩市(區)成為全國14個技術標準戰略試點城市,西安高新區成為全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 …… 近年來,全省標準化工作大力實施西部標準化強省戰略,不斷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導、行業推動、企業為主、科研中介支撐”的工作模式。 “十二五”啟動之年,省質監局組織制定了《全省標準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和《西部標準化強省建設工作方案》,同時,以省政府名義正式印發了《陜西省標準化發展戰略綱要(2011-2020)》,明確了今后10年全省標準化工作目標。 標準,走向國際市場的通行證 “過去我們參加國際電工委員會(英文縮寫IEC)組織的國際標準化會議時,總是灰頭土臉的沒人理,而正式主導制定IEC國際標準后,地位大大提升,再參加會議,不僅那些老外主動和我打招呼,連座次都排在了前面。”說起企業因制定國際標準地位的提升,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郭建雄深有感觸。 在西安高新區,有全國最大的射頻連接器基地。基地中的龍頭企業,非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莫屬。 成立于1998年的富士達,是行業知名的研發和生產射頻同軸連接器、電纜組件、射頻同軸電纜和微波無源器件的企業,具有年生產射頻同軸連接器1500萬只,射頻同軸電纜組件500萬只,射頻同軸電纜8 00公里,微波無源器件200萬只的能力。 盡管在國內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可是,在國際上,富士達卻是“養在閨中人未識”。“長期以來,電連接器行業的技術和標準,無一例外的都被歐美等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們的實力再強,也只是一味被動的跟隨,當然被人家忽視甚至輕視了!”郭建雄一語中的。 為了打破這種壟斷局面,公司一方面把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不懈動力,一方面,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2005年,在德國召開的IEC/TC46年會上,富士達公司代表中國向 IEC提交了我國第一份射頻同軸連接器標準提案——《X8系列射頻同軸連接器規范》。 “這一提案不僅內容完整新穎,而且格式完全符合IEC的最新要求” ,接到提案,TC46分會主席哈姆布瑞高興地說:“之前,IEC專注于測試方法及與相鄰專業間的技術統一問題,已經有近十年沒有接受過新的連接器標準提案。” 2007年,在大多數會員國接受后,該標準由IEC正式發布。 看到如此高質量的標準,很多成員單位甚至不相信是中國人做的。 郭建雄欣喜地說:“通過這次標準制定,讓世界知道了你,認可了你,了解了你,樹立了企業的國際地位。” 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的國際訂單。2005年,富士達一年的出口額只是100多萬美元,3年之后,出口額達到了近700萬美元,在國內同行中位居前列。同時,產值一直以每年30%的速度遞增,2011年的產值達3.07億元。 “靠采用國際標準,參與并制定國際標準,企業才能在國際市場上樹立品牌地位。現在,我們公司毛利率低于15%的訂單就不接,而過去,就是毛利率只有4%、5%的訂單,也不放過。”郭建雄笑著說。 目前,富士達公司正式主導制定IEC國際標準4項,正在起草的IE C國際標準2項。 2009年6月6日,溫家寶總理在富士達視察時,動情地說:“只要我們是一個有心的人,而且是一個勤勞的人,并且是有堅忍不拔毅力的人,我們總能找到一個行業,一個門類,去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在世界上能站得住腳的產業。” 企業實施標準化,還需政府再給力 最近,由位于西安的全國鐘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起草的《指針式時英鐘機心與配合尺寸》作為國際標準即將發布。 全國鐘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金英淑說,做標準,需要做無數次的論證試驗,同時,加上人力、物力、審查及國際、國內會費的投入,是一筆很大的資金,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沒有相應的資金做后盾,很難靜下心來做標準,也很難做出好的標準。 由于做標準投入多,收效不如賣產品來得明顯,因此,很多企業主動參與標準化活動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能力不足。 據了解,依托我省科技人才傳統優勢和老工業基地的技術基礎,我省在標準化重要基礎研究、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重點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標準制修訂等標準化重點工作領域均有較大優勢。 但市場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如果我省能繼續加大對標準化工作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之初,我省仍然可以依托人才技術優勢,在新一輪產業發展中贏得先機。 目前,我省正面臨國家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難得機遇,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是推進全省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對于繼續保持我省在西部標準化工作中的領先優勢,全面提升我省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有色冶煉、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八大支柱產業核心競爭力,搶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先機,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標準,小型科技企業發展的新載體 據悉,在全世界的1.6萬項國際標準中,99.8%是由國外機構制定的,中國參與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 為標準,中國企業吃了太多苦頭:DVD廠商每年向國外廠商繳納3 0多億元人民幣的專利費,超過了中國前10家DVD廠商的年利潤之和;英特爾憑借在華壟斷地位,僅在競爭價格方面的收入就遠超中國前10 大IT廠商年利潤之和;微軟在中國通過打擊盜版獲取的收入約為20億元,甚至超過了中國前10大軟件公司年收入之和。 外國公司為什么可以通過掌握技術標準和知識產權而受益?因為掌握標準者位于價值鏈的最始端,自然而然享受著價值鏈中每個環節的增值部分,每個使用者要么交一筆不菲的使用費(這使用費一般遠遠超過你所得的利潤),如DVD專利擁有者;要么購買昂貴的產品,如微軟、英特爾。 為了在無線局域網的安全標準上發出我們自己的“聲音”,西電捷通在2000年成立之初就開始專注于WAPI(無線局域網鑒別和保密基礎結構)的研發。 WLAN (無線局域網),相對于現在通行的有線網絡來說,因其無需線纜、無空間限制成為未來網絡傳輸的一種趨勢,其優勢正如移動電話之與固定電話一樣。而WAPI,是關于WLAN的一種身份鑒別和數據加解密標準。之前,國際上通行的幾種無線局域網的行業標準均存在身份識別、隱私保護、機密性和數據完整性的先天不足。 2001年8月,西電捷通發起成立中國“寬帶無線IP標準工作組” ,開發中國的無線局域網安全技術,同年11月完成標準草案。 2003年5月,國家強制標準GB15629.11/1102-2003批準即WAPI發布。 隨著標準的發布,西電捷通成為WAPI的核心企業。 “小企業沒有巨大的市場渠道,這是天然所決定的。但大企業有這個能力。作為一個小企業,我們愿意將自己的技術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得到使用。怎么樣得到使用?標準化的方式是一個最佳的載體。” 西電捷通的總經理曹軍說。 秉持“讓更多的合作伙伴去使用自己的標準化技術的理念和公平無歧視的原則”,西電捷通授權生產的每件產品只收取1塊錢人民幣的專利使用費。 “當他們把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我們獲得利益。”據悉,目前,西電捷通已和超過100多家廠商包括思科、蘋果、諾基亞、摩托羅拉等大公司展開合作。 相關鏈接: ●北京、廣東、湖南等20多個省市根據已出臺的標準化戰略實施意見,由省市財政投入一定的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其中,上海、浙江、江蘇、廣東等經濟發達省市,省財政每年投入3000到7000多萬元專項經費用于標準化戰略的經費。 ●云南省對每個標準化基礎工作研究項目,按照不超過10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對標準化體系研究及建設項目,按照不超過30萬元的標準予以補助。對主導國際標準制修訂的項目,一項標準獎補50萬元,參與制定的獎補20萬元;對主導國家標準制修訂的項目,一項標準獎補25萬元,參與制定且排名在前三位以內的獎補15萬元;對主導重要行業標準制定的項目,一項標準獎補10萬元,主導修訂的獎補5萬元。 ●云南省質監局圍繞煙草、能源、冶金、醫藥等重點行業,給予骨干企業全面幫扶,指導紅塔集團、云錫集團等21家骨干企業建立了企業標準體系。支持紅塔集團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行業標準19 項,云錫集團制定國家、行業標準71項,使兩個集團在煙草生產和錫加工領域掌握了發展主導權,帶領行業走上了自主創新、內生增長的良性發展道路。 ●吉林省質監局圍繞全省重點發展的汽車電子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科研單位在汽車制動和鏈傳動等方面參與或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 9項,使“一汽”為主的吉林汽車電子產業獲得了行業發展的主導權。 (本報記者 李艷 汪曼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