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5-07-02 14:18:25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國產智能手機性價比越來越高,不斷刷新紀錄,而不得不承認的是,小米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關鍵的角色,小米一開始給很多人的印象就是高性價 比的代名詞,小米的出現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顯然有著這個好的方面,但卻也給國產手機廠商帶來了一些不良的作風,F碼就是其一。
F碼源于英文單詞“Friend”,是小米提供給小米核心用戶及為小米做出貢獻的網友的優先購買權,如果有小米F碼的話無需等待即可直接利用小米F 碼購買小米手機,手機F碼是不是小米首創這個并不清楚,但F碼意味著買手機光有錢還不行,還得有資格,小米無可爭議地將這個概念“發揚光大”。
小米官方對F碼的解釋是產量不足,供不應求,手機實在沒有貨。但提到F碼,很多人就會聯想到另外一個詞,那就是“饑餓營銷”,很多用戶買不到小米手機且沒有 F碼,就會通過第三方渠道試試運氣,顯然第三方渠道的售價就要提升一大截,這就達到了饑餓營銷的重要目的——產品加價,最終讓公司獲得更多的利潤。同 時,F碼也催生了另外一個行業——黃牛,在購物網站隨便搜一下“小米F碼”就會跳出大量的搜索結果,售賣F碼儼然已經成為一個行業,但問題來了,要想成為 行業,那么F碼的數量必須充足,僅憑忠實米粉、小米員工以及活動放出的那幾個F碼真的能夠撐起這個黃牛市場?實在令人難以信服,這也是很多人懷疑小米在養 黃牛達到饑餓營銷目的的重要原因。如果小米F碼不再,這些網店賣家黃牛也就要失業了。同時,伴隨著F碼、饑餓營銷這兩個詞,還有一個詞我們也已耳熟能詳, 就是開放購買,聽到開放購買,不管自己對這部手機感不感興趣,都要去看兩眼,覺得這應該是個搶手貨,買到就賺到了。
當然以上都是猜測,無法驗證。假設小米F碼的存在確實是因為手機產量不足,供不應求,那么我們來看一個數據,雷軍曾對小米2015年的出貨量預期是 1億部。根據IDC的報告,2015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機的銷量為1498萬臺,雖然保持了增長的態勢但是并沒有達到小米的預期,雷軍對外已經把1億部的目 標下調為8000萬部,顯然有一定的銷售壓力。既然雷軍能夠將2015年小米手機的銷量預期定為1億部,說明對產業鏈的掌控有足夠的信心,也就是完全能夠 滿足1億部的供貨量,銷量不及預期,F碼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義。然而現在一些小米旗艦機型仍然在采用搶購模式。誠然,前幾年,小米采取這種模式是有一定資 格的,也是很好的策略,畢竟當時小米在性價比方面可謂是領頭羊,對用戶有足夠的誘惑,但是現在和兩年前不同,國內OPPO、華為、Nubia、魅族等各品 牌全部帶著更多的新品沖殺了上來,用戶受到的各種誘惑已經足夠多。當小米在產品形態上沒有更突出的差異化優點時,開放F碼也是不得不的了,因為小米正在漸 漸失去能夠進行“饑餓營銷”的實力。此外,小米的銷售壓力也只會增加不會降低,放開F碼也將是明智之舉。
不遠的將來,假如購買小米手機不再需要F碼,手機廠商也不再使用“饑餓營銷”這種心理學干擾用戶,大家都靠實力說話,如果產品真的是“良品”,相信用戶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加價,也會心甘情愿地購買,希望這種健康的手機消費市場,能夠盡快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