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興起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傳統金融受到巨大沖擊,如何轉型成關鍵;P2P平臺跑路、違規、叫停等負面信息不斷,信用遭受輿論質疑;相關監管政策、立法時間不明朗,資本方持觀望態度;繁榮背后虛火上身,互聯網金融行業模式身處迷霧,構建互聯網金融行業綠色健康發展生態成當務之急。
今年“兩會”上,互聯網金融首度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引起市場巨大轟動與關注。4月18日,由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詢集團)和二十一世紀傳媒集團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峰會暨春季南方創業投資創富論壇將在“中國互聯網金融之都”——深圳市前海特區舉行。大會匯聚來自政府金融辦、行業專家、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投資方、創業者等高端精英人群5000人次,為行業發展指點迷津。
打破互聯網金融迷霧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金融出現井噴式發展。過去一年,李克強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曾多次提及互聯網金融,強調要倒逼傳統金融改革,兩者融合發展。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密切監測跨境資本流動,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讓金融成為一池活水,更好地澆灌小微企業、“三農”等實體經濟之樹。互聯網金融興起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傳統金融受到巨大沖擊,如何轉型成關鍵;P2P平臺跑路、違規、叫停等負面信息不斷,信用遭受輿論質疑;相關監管政策、立法時間不明朗,資本方持觀望態度;繁榮背后虛火上身,互聯網金融行業模式身處迷霧,構建互聯網金融行業綠色健康發展生態成當務之急。
細數大會多重亮點
本次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峰會暨春季南方創業投資創富論壇,具備了多重優勢亮點。
現場人氣火爆,匯集金融圈、投資圈精英群體,預計規模超過5000人次。高峰論壇、優秀項目推薦、投融資對接、年度評選盛典、品牌集中展示等,各種高質量干貨環節設計將讓參與者收獲滿滿。
金融大咖云集,國內頂級互聯網金融企業領導人、天使投資人、投資機構等齊聚一堂,交流行業干貨、前沿信息。主辦方還將邀請阿里小微金融、紅杉資本、微投網VChello、騰訊微支付、百度百付寶、蘇寧云商等企業,圍繞互聯網金融痛點與出路,為行業發展指點迷津。
互聯網金融年度評選盛典將與大會同時舉辦。艾媒咨詢權威第三方現場面向媒體大眾揭曉中國P2P平臺領袖企業、中國最佳眾籌融資平臺、中國最佳手機理財APP、中國最具影響力第三方支付企業、中國最佳互聯網金融門戶、中國互聯網金融創新領軍人物共6項重磅大獎。
大會上設有投融資項目對接,主辦方為移動互聯網創業創新型企業家與各大知名投資企業提供對接平臺,就項目發展和營收狀況、融資額度、商業模式進行深度交流,為優秀創業項目提供與風險投資(VC)、私募股權投資(PE)對接洽談的機會。
會場上將啟動“IF公告牌”。艾媒咨詢權威第三方將聯合產業鏈多方力量,現場舉行啟動儀式,推出互聯金融圈的“公告牌”,綜合多項關鍵指標,未來每季度面向公眾推出 “IF公告牌---中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影響力排行榜”。
此外,互聯網金融趨勢報告將在會上重磅首發。主辦方之一的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詢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機構,將現場獨家發布重量級調研報告《2015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市場研究報告》,全面展示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狀況和權威數據分析,為參會嘉賓提供了擴展視野、共享發展成果的機會,無疑將引領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風向。首個“互聯網+”CEO俱樂部也將亮相。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在本次大會上,首個以“互聯網+”為主題的高端俱樂部“創勢會”將在大會正式啟動,集合各行業頂級CEO跨界交流,打造傳統行業與互聯網密切接軌的平臺。
據了解,大會現場將邀請新華社TV、華爾街日報、英國金融時報、人民網、新浪、騰訊、網易等國內各大主流媒體,以及全國知名的財經金融類媒體記者悉數到場;此外,金融圈、商學院圈、投資圈等各類群體人脈資源,全方位線上線下立體傳播。
大會基本信息
1. 會議時間:2015年4月18日(9:00-18:00)
2. 舉辦地點:深圳•前海企業公館-特區館
3. 參會規模:匯聚來自政府金融辦、行業專家、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投資方、創業者等高端精英人群約5000人
4. 組織機構:
指導單位:亞太互聯網金融產業聯盟
主辦單位:iiMedia Research Group(艾媒咨詢集團)、二十一世紀傳媒集團
協辦單位:深圳萬科產業運營公司、深圳(福田)國際互聯網金融產業園、網貸之家、微投網VChello
支持單位:創勢會、木棉會、微暢自媒體聯盟、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ppmoney
參與企業范圍
1. 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P2P 貸款、小額貸款、眾籌融資、在線理財產品銷售、網絡銀行、金融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信息、信用評價審核、金融中介、金融軟件、互聯網金融法律服務、金融設備等企業;
2. 銀行:個人存貸款、理財產品、電子銀行、信用卡等;
3. 保險:人壽保險、健康保險、財產保險、保險代理、保險經紀等業務;
4. 證券基金:股票、基金、債券、期貨、集合理財等;
5. 綜合理財:典當、拍賣、理財咨詢、理財培訓、財經資訊等;
6. 移動互聯網各類創新創業公司、團隊;
7. 各大投資機構、媒體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