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11-05 10:08:22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這幾天,福布斯雜志報道了小米正考慮以400億美元的估值進行更多融資的消息,注意,報道說的是“小米正考慮”,也就是說,400億美元是小米給自己的估值。那么,小米到底值多少錢呢?或者說,應該如何給小米估值呢?
8月份以來,尹生已經就小米估值寫了兩篇文章,在第一篇中我將小米視作一家手機公司(當然未來也可能發展為三星那樣的寬泛產品系列),據此對其估值103億美元。在這種模式中,我做了兩種假設:小米在2016年的手機銷量分別為1.45億部和8700萬部。
不過,考慮到三星份額的超預期滑落,以及海外市場的拓展進度略好于預期,其今年的銷量可能從6000萬部上升到6500萬部,相應地也將2016年兩種假設分別上調到1.75億部和1.1億部,兩種假設在2015~2016年的復合增長率分別為65%和30%,兩種情況的可能性均等。
維持其他假設不變,即:2016年時小米手機的平均價格下降到130美元,小米當年收入占小米全部收入的75%,6%的凈利潤率,14倍的2016年市盈率,20%的貼現率,則在樂觀情況下,2016年結束時,小米的價值為255億美,在相對悲觀的情況下,小米的價值為160億美元。
綜合兩種情況,作為手機公司的小米現在的合理估值為144億美元。可能存在認識分歧的因素是:三星的份額發展趨勢,以及小米的勢頭能否持續。
對于前者,我認為三星不是諾基亞,在手機零部件領域的領導位置讓它有更多戰略彈性,對于后者,當小米成為主要廠商之一時,競爭的焦點將從營銷轉向供應鏈管理,以及目前它的強勁勢頭仍然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但中國市場已經接近高成長的尾聲。這還沒有考慮本土廠商的競爭壓力——華為和聯想的全球化程度遠高于小米,而未來的增長動力將轉向海外。
所以如果小米能在2016年將全球份額提高到10%,即在目前的基礎上再提高一倍,將是巨大的成就,這相當于2016年1.75億部的情況。
在另一篇文章中,我將小米視作蘋果的模仿者,并比照蘋果對其估值115~200億美元,具體來說可以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按照單用戶價值,蘋果每個用戶的價值為925美元,給予小米每個用戶308美元的估值(相當于蘋果的三分之一,這個數字也是小米和蘋果平均價格的比值),目前小米全部用戶數為7000萬,則其價值為216億美元。
另一種情況是給予小米2016結束時和蘋果現在同樣的動態市盈率,即16.7倍,其他假設和將小米視作手機公司時一樣,在這種情況下,小米的價值為172億美元。
即作為“中國蘋果”的小米合理估值介于172~216億美元之間。這種情況容易產生的變化是:蘋果目前的動態市盈率處于較高水平,以及蘋果模式自身的不足。
蘋果模式的關鍵是封閉生態,而由于安卓的開放性,小米要形成封閉性很難,另外一點它和蘋果的挑戰是一樣的,那就是整個商業帝國建立在用戶對其產品的忠誠度上,一旦用戶不再使用其產品,也意味著建立在其上的互聯網想象力頃刻間會土崩瓦解,除非小米能開發出自己的熱門應用。
在用戶繼續使用小米手機時,小米基于對屏幕的控制,可能會享有某些推廣上的優勢,但反過來是不成立的,即你無法一直通過強制用戶在手機屏幕上安裝什么不安裝什么,來掌握用戶,因為這本身就是與開放背道而馳的。否則,目前銷售量第一的三星早成了全球最大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之一了。
現在考慮第三種情況,即將小米視為像京東這樣的電商——這也是解釋小米高估值時,最常被引用的邏輯。京東今年全年的營收預計可以達到180億美元,而小米可能會達到130億美元,假設未來幾年兩家公司的復合增長率相同,如果按照京東的2014年PS,小米目前的估值應為240億美元。
但作為自主品牌銷售商的小米,和作為電商的小米有很大不同,如果小米不得不走上電商這一定位,那意味著它將引入其他品牌的產品——稍有不慎就會沖擊小米品牌,想想凡客的教訓吧——并需要建立龐大的物流和供應商體系,公司的運營也將隨之變得更為復雜——對一家電商而言,饑餓營銷可能會成為災難,如果不是特意想成為某種饑餓營銷的特色電商的話。
在這種情況下,有利的一面是,由于自主品牌仍將占據主要的位置,因此毛利率可能會比京東略高。但總體而言,仍然可能需要給予其相對京東的一個估值折扣,以反映這種轉型的難度,比如80%,按照這個折扣,電商小米的價值為192億美元。
綜合三種情況,小米目前的合理估值應介于144~216億美元之間,中樞在175億美元左右,比一年前宣稱的估值提高了75%,這一數字意味著實際價值最多相當于400美元估值傳言的一半——這也為業界流行的高報估值金額時尚留下了足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