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10-13 10:55:30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跨國公司瘋狂避稅的新聞,一度登上西方主流媒體版面,民意洶洶。美歐政府紛紛表示,將祭出“翻天印”,重拳打擊跨國公司避稅。9月底,歐盟委員會就高調宣布,蘋果公司30余年來,與愛爾蘭政府簽署獨家優惠協議,大肆避稅,將開出數十億歐元罰單。
說起跨國公司避稅,早是業內公開的秘密。其歷史之久,規模之大,遠超想象。跨國公司避稅,手段更是無奇不有,大體分為以下三種:
一、盡可能繳低于某國法律合理解釋下所要求的稅額;
二、所得實際上是在高稅率的甲國賺取的,他們希望在低稅率的乙國報稅;
三、設法延后繳稅。
槍打出頭鳥,蘋果避稅獨領風騷
然而由于全球不存在統一的稅法,跨國公司渾水摸魚,極力鉆各國稅法差異漏洞,“租稅套利”屢禁不絕,此次蘋果則成為了始作俑者。
試想一下,每一秒鐘,無數消費者在iTunes上點擊“購買”按鈕。只要交易一完成,蘋果內部財務引擎開始運作,瞬息之間將收入集中到雷諾的辦事處。如今蘋果一年凈利潤456億美元,創下全美最高紀錄。蘋果使出渾身解數避稅,海外賬戶存款超千億美元,好不羨煞旁人。
為何蘋果把收入集中到雷諾的辦事處?選擇雷諾,而非總部所在的加州,純粹出于稅務考慮。加州企業稅率為8.84%,而內華達州稅率為0,無需繳納企業所得稅和資本利得稅。
“沒有在內華達州雷諾市設計iPhone或提供客戶服務,也沒有在附近地區生產MacBooks或是iPad。但蘋果在雷諾市設了一個小小的辦事處,安排了一小部分員工。辦事處規模不大,卻從事著與蘋果核心企業戰略密切相關的工作,它幫助蘋果避開了加州和另外20個州上千萬美元的稅。”《紐約時報》點出其中奧妙。
而根據愛爾蘭稅法,只有在本地管理與控制的企業才被視為愛爾蘭企業;而美國稅法規定,只有在美國組建的公司才會被視為美國企業。蘋果很巧妙地鉆了兩國司法體系的“漏洞”。
跨國公司避稅末路要來了?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來臨,國際稅收秩序面臨空前挑戰,所有跨國經濟交易都可以進行避稅籌劃,稅基侵蝕,利潤轉移,后果不堪設想。
據外媒報道,美國日前就出臺反稅收倒置一攬子措施,嚴打本國公司將總部遷至海外避稅的行為。奧巴馬發表聲明,未來數周至數月內,將著手制定更加公平的稅法。歐盟表示,對蘋果、菲亞特、星巴克的調查,僅僅是第一步,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調查范圍,這似乎預示著跨國公司避稅末路要來了,各位看官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