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9-27 09:37:51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2014年,我們見證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并購交易,尤其是在科技領域。去年,全球針對科技公司的并購量上升至總并購量的55%,達到自千禧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今年一年,科技領域的并購交易額就突破了1000億美元。
現在,我們都見識過WhatsApp、Nest、Beats、Ocu VR和Waze搶眼的大型收購交易。它們是創業者們饞涎欲滴的獵物,是目光短淺的企業者攫取財富的希望燈塔。然而當這些大型的并購交易沉浸在媒體的宣傳中時,硅谷已經打開了科技熱點領域的小型交易市場。最近,科技界出現了很多并購活動,規模從小型收購到超級交易不等。
并購的魔咒受移動大潮驅動,延伸到移動互聯網領域。在過去的一年里,移動互聯網并購交易額達470億美元,并購交易就是此前的5倍。據《Digi Capital》報道,除去WhatsApp交易,現存最大的移動并購有50%是游戲、短信、音樂和飲食。
瑪麗·米克爾(Mary Meeker)最新的互聯網趨勢報告指出,從2012年到2014年五月,Facebook創造了24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額,谷歌和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分別以60億美元和50億美元的交易額緊隨其后。下列圖表顯示了過去12個月美國主要科技并購案。
那么,究竟是什么推動著當下大型科技買家的并購狂潮?這兒有幾個關鍵的催化劑:股票價格高,現金儲備多,支付與投資者分紅,還有人才收購。這些強力因素營造了高度競爭的環境,將并購推向極致。大型科技公司正全力搶購相關領域的公司,尤其是IP和用戶收購。
盡管掀起了這股并購狂潮,但許多公司似乎依然在痛苦中摸索前行,找不到價值方程中的關鍵變量。當公司處在被收購的隱患中,多數CEO都不好干。盡管他們了解風險資本提高的來龍去脈,但在更多情況下他們并不明白并購行業如何合并與估價。
如果您想迅速掌握一些并購行業的基本知識,本文可以為你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捷徑。如何計算收購估價?人才收購價值+投資者資本回報+溢價=總并購估價。
以下是對各個變量的具體分析。
人才收購:該模式在當今創業領域十分常見,它是指,一些大型企業收購了某家創業公司,但他們真正的目的并不是整個創業公司,而可能只是該公司的某個團隊或員工。按現行的硅谷價,在四到五年的時間里,每個工程人員的估價在100萬美元到200萬美元。吸納的工程師的具體價格取決于個人的面試情況。
在這種情況下,非工程類資產通常不會被算在內,除非它符合當地市場需求,擁有特殊人才或關鍵管理人員。如果收購的是一家子公司,那么整個人力資源部的員工很可能都保持不變。在這兩種情況下,公司都將提供一張表,其中包括每個員工四到五年內的總工資(這段時間內的股票和期權合法有效)。
投資人資本回報:通常至少支付100%,投資者首先獲得回籠的資金。
溢價:在計算下列變量時必須考慮適量的溢價空間。IP/專利、價值創造與投資價值、正現金流商業價值、競爭劣勢值(除去潛在競爭收購的目標)。
為希望被收購的公司CEO提供的6條小貼士
當機會來敲門,你期望已經提前做好準備。這就像扣人心弦的大賽臨近,你最好已經做好了熱身、伸展好身體、系好鞋并綁好了頭盔。想打一場精心準備的勝仗嗎?請按下面的規則做。
第一,做一份客觀的自我價值調查。明白公司為何評估你,怎樣評估你。他們是否希望在競爭對手下手前先斬獲你的價值?他們想要你的IP嗎?他們是否歡迎您才華橫溢的團隊?挖掘這些答案有助于你在談判中明確自己的定位。
第二,建立一個可靠的方案(協商談判的最佳選項)。你應該建立一個“吝嗇的”方案。這如何完成呢?在市場上購買公司的時候盡你所能得到報價然后講價。這樣有助于完全利用經典市場競價原理:投標人越多,資產價格越高。
第三,找到一名內部高管顧問。與正確的內部管理顧問合作(或與高層人士接觸)是建立方案的重要因素。決策者,尤其對并購一行來說,集中于多數收購公司的上層人員。如果你接觸不到這類人,那么就去找個和這些人打交道的顧問吧。
第四,了解資金和資產結構的基礎。務必搞清楚交易中不同的資金和資本結構,比如,前期與現金支付交易、股票交易和股票期權時間表。
第五,熟悉各種并購方式。我們要明白,并購方法隨公司對并購感興趣的原因不同而變。舉個例子,假如一家公司對人才并購感興趣,最簡單的方法就么解散公司的員工并關閉公司的不同部門。這個策略可以減少負債和風險,同時降低雙方的法律成本。如果是他們喜歡的IP,那么要想既保持目標公司結構完整(對想要繼續經營的人而言)又挖掘出IP,就要用到微妙的方法。底線就是:收購公司可以有很多動機,找出推動此次交易的關鍵動機并將它變為你的優勢之一。
第六,保留一名高級獨立創業律師。干并購這行的,難免需要一名律師。當你開始請律師時,要確保自己找的人長于并購和合作重組。相信我,哪怕出高價也是值得的。沒有專業的收購律師,很多關鍵環節都會出差錯,關鍵時刻掉鏈子會造成徹底的災難。不過別太擔心計費率;一些獨立律師收費比標準律師事務所的計費少,但提供的服務卻是一流的,真可謂“物美價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