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6-24 10:41:59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現在,在很多人看來,馬云已經完成了電商帝國的建設。而以建立生態系統為夢想的馬云,其底層仍然需要平臺數據、金融、電商三大擎天柱來支持。這三駕馬車將會把阿里帶向什么地方?文中提到的陳總,為鑒于要求,隱藏真名;文中提到的一玄即鈦媒體本文作者,乃新微商聯盟品牌公關顧問、天使投資人。
這期的自媒體老友記要出現一個新的模式,紀錄片格式詮釋互聯網事件或者人物。自從《自媒體老友記(八):阿里,贏了上市,輸了人性?》發表以后, 盡管阿里8月份正式IPO,但提前三個月的這個文章的發布確實一石激起千層浪。贊同也好、謾罵也罷。但是劍已經插入阿里的“瓜瓤”里,無論拔出或者保持插入的狀態,它都已經受傷了。那我還得繼續說。
陳總,馬云給我的整體的印象就是,他想玩大的。這個大的程度不像吳曉波說的那么離奇,想建立國家。有人說他已經實現了電商帝國的建設,他就是電商帝國的“神”。這個我不否認,以建立生態系統為夢想的馬云,其底層仍然需要平臺數據、金融、電商三大擎天柱來支持。這三駕馬車將會把阿里帶向什么地方?陳總,我選了兩個主題,一是金融,另一個是阿里的上市大計。
陳總臉色很詭異,這么大的話題,準備要晚上促膝長談么?還好星巴克的咖啡味道不錯。中國人喜歡歷史,阿里也一樣,看阿里目前的局勢一定要看阿里前幾年的變化,通過這個,首先你可以吸取教訓獲取經驗;其次是歷史就像是大樓的地基,你看地基的深度才能測算出大樓要建的高度。2011年,阿里在中國中小企業最需要外貿資源的時候做了B2B,又在中國從外貿轉內貿的經濟轉型中推出了淘寶。而在淘寶地位鞏固之后,馬云開始倡導“新商業文明”。同一時期的騰訊和百度,這兩家比阿里規模更大的互聯網公司,前者在慶祝QQ在線用戶突破1億,后者在忙著推“框計算”。高瞻遠矚的布道格局讓阿里在以后的時間里更是如虎添翼。但是好景不長在,好花不常開,就在這一年,支付寶事件出來了。
政府的支持就促使了馬云的太極八卦可以順利的來回融合
陳總,其實這個和基督宗教很類似,修身之前都是要經歷磨難。加入基督教的首先步驟就是受浸。這個我嘗試過,躺在一個像棺材的水箱里,剛坐好還沒等你做好準備,基督姊妹就把你頭按在水里了。嗆的那叫一個難受。所以支付寶事件的出現也是讓大家沒有準備的。這源于馬云將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他控股的另一家中國內資公司,大股東雅虎表示,馬云并沒有事先征得股東們同意。所以國內外大多數主流媒體在這次事件中評論馬云是一個不守誠信、缺乏契約精神的人。而以此受連累的中國概念股在國際資本市場至今仍未完全復蘇。
對于雅虎這樣的外資欺凌,馬云真的很無奈,他真的無奈么?在國家政策央行明確規定,外資不能協議控制,必須上報。如果還堅持協議控制,就是知法犯法的規范解釋下,馬云決定終止協議控制,停止合并報表。這次馬云配合了政府,而得到的卻是一張讓馬云都意想不到的政府頒發的支付牌照。政府的支持就促使了馬云的太極八卦可以順利的來回融合。這也是馬云常用的太極打法。這在宗教中,耶穌和自然的融合是一樣的。能量轉換,互補所需。不是基督教徒認為的耶穌是不吃東西的,其實,耶穌也是喝露水的。好多基督教徒還是不明白這點的。
雖然政府的支持促使了馬云太極的陰陽融合,但是陰陽永遠無法交叉。換句話說也就是說,阿里巴巴堅持的信念是只和政府談戀愛,但不結婚。不管阿里巴巴發展多快,絕不與政府做生意。有了政府的若即若離的關系,馬云的確自信多了。首先,其對于金融機構(四大銀行)甚至對金融監管者發起的挑戰,讓金融機構大佬們晚上是睡不好覺了。政府和市場一方面歡迎有一種支付體系可以打亂目前的金融壟斷機制,又一方面偏袒這些金融大佬們。這讓多年來一直謹慎對待與政府的關系,但又很懂得迎合政府的馬云摸不著頭腦了。其次,余額寶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它讓阿里巴巴站到了整個銀行體系的對立面。不過好在制度性收益不可能持久存在,只要未來的金融改革消除了套利的機會,市場就會回歸正常。到時,人們就會發現阿里巴巴和銀行將是很好的合作伙伴:前臺刀光劍影,后天卻已化干戈為玉帛。所以有人說,與馬云在商業和戰略上過人的天分相比,他在面對資本運作和政府關系時,會體現出復雜難懂和言行不一的一面。這和基督教又有驚人的類似。基督教徒們一邊宣講信耶穌的有福了,都在想著耶穌帶來的如此如此的好處,但是遇到災難發生的時候,他們也是很難評價耶穌的整體好壞,因為有了耶穌他們就有了一種信仰,這個信仰促使他們看到光明。讓他們心理踏實。
阿里布道,迫使香港就是否符合國際趨勢和香港監管需要等因素能否找到一個平衡點?
前幾天的關于阿里上市的消息不得不讓我心頭一慌。日前,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向美國國會提交報告稱,如果美國投資人購買類似阿里巴巴集團一類中國公司的股票將面臨“重大風險”,原因就在于VIE結構。老外分析,VIE目前仍是美國投資中國科技產業的唯一最佳途徑,但阿里巴巴在2010年對支付寶的單方面剝離,使其成為馬云的個人公司一事,使得VIE結構有較大風險,因為如果創始人或公司實際控制人盜竊公司資產,或作出其他違法行為的話,投資者面臨著無處說理的局面,因為美國司法體系對中國境內公司并無管轄權,而中國雖然默認VIE結構的存在,中國的司法體系卻并不認定其合法性。
這個就有意思了,阿里跨過太平洋讓美國接受了合伙制架構,從而令最大股東孫正義無法過多干預公司運行;他將成為中國大陸新的首富,甚至可能取代中國大陸過去所有的商業符號,他已經形成了一個標版。陳總,這個風險的到來對阿里美國的上市有什么影響?
李總,(喊我一玄就可以)我現在看到的不僅僅是否在美國上市的問題,而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曾經拒絕阿里的香港會不會拋來橄欖枝。有傳香港還未死心,欲力挽狂瀾拉攏阿里申請在港第二上市。對于美國而言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其他的都可以談。況且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在過去10年一直在以每年1.2倍的速度增長。去年,中國的網絡零售額已經超過美國,中國的網購人數也在過去三年翻了一番,而且這種增長還沒有表現出任何減速的跡象。所以阿里處在這樣的環境里暫時是不需要擔心的。
對于傳香港邀請阿里的第二次上市是因為香港首任特首董建華的建議還是因為什么原因,目前是香港批出豁免還是維持原判,咱分析下。首先,根據監管法規,在美掛牌后的阿里不符在港第二上市資格,因其經營實體在中國。消息稱,港府對“股權結構”檢討立場沒有轉變。其次,我百度搜索了下《海外公司上市聯合政策聲明》,所有海外掛牌的中國企業,只要其業務基地、管理層及收益主要來自中國,將不允在港申請第二上市。所以第二上市也得符合“同股同權”原則,不等于獲批第二上市,就可以保留其“合伙人特權制”。因此,不論阿里用何種方式在港上市,也得完成“股權結構”檢討的咨詢后再說。
給大家普及下,證監會及港交所定立《海外公司上市聯合政策聲明》的作用是,正是要防止中國民企以“先美后港”的方式,繞道在港申請第二上市,圖避過香港的全盤監管。因為獲準在港第二上市的企業,主要受其第一上市的司法區規管,可豁免遵守若干香港監管要求。
阿里的IPO布道選擇了兩條路,一是香港,一是美國。為什么先去香港試水,就是因為有美國同意馬云制定的合伙人制度,你香港不通過我可以去美國,間接地給香港施壓。另外,阿里的上市不僅僅是普通的集資,還涉及到政治因素。據說董建華也在阿里的董事名單里。這就迫使香港就是否符合國際趨勢和香港監管需要等因素能否找到一個平衡點。這個和基督教又有驚人的相似。基督教徒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耶穌一個是撒旦。在教徒們即將入教之前耶穌已經把撒旦傳說的方式丑化為一個惡魔了,有耶穌的對比你還會選撒旦么?其次,基督教都有自己的《圣經》制度。入基督教的教徒都忠誠于耶穌,為耶穌布教傳道。甚至自掏腰包在周末聚餐禱告。
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阿里巴巴是不是真的應該考慮收購雅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