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6-03 11:23:09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2013年被公認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元年。去年一年內,互聯網金融發展驚人,已開始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傳統金融行業。在進行中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多位政府官員及專家聚焦互聯網金融這一新興行業,探討風險控制與監管趨勢兩大核心問題。
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提出,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但其風險也日益凸顯:一是互聯網金融在完全不受約束的狀況下,短時間內出現爆發式增長,其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將擠壓傳統金融行業,甚至影響整個社會的資金流。
其二,現有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時間短,在風險控制方面的能力還很薄弱,相當一部分企業由此導致經營不善。還有一些做傳銷或是非法集資的不法分子借著發展大潮也進入了這個領域,會對消費者造成非常大的利益侵害。
第三個風險在于,目前互聯網金融中,大多數的經營活動、模式、數據、資金流向都是不透明的,無法有效對其進行監督。
張承惠說,對于互聯網金融監管,世界各國政府都還處在探索階段,目前尚未出現可供借鑒的成功模式。她建議,政府可針對互聯網金融不同模式的特點、風控特征出臺分類監管政策;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在技術基礎、經營模式、經營理念上都有很大不同,對其監管應結合自律和他律;加快傳統金融領域的改革,放開不必要的行政管制,讓金融機構在自由市場中競爭。
中國工信部信息化推進司副司長董寶清提到,由于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業二者的技術處理方法不一致,對其監管政策也應針對不同的技術特點。在互聯網金融的風險管控方面,最重要的是通過信息化來對其監管。利用信息互聯消除其非對稱性,實現風險可控,甚至在很多業務創新方面實現零風險。
互聯網金融企業推出的產品為什么受到民眾歡迎?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長栗志綱認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國內的現代金融體系沒能充分滿足百姓和實體經濟的現實需求,其覆蓋率和覆蓋面還非常低,而互聯網金融發現了巨大的潛在客戶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領域的不足,也使得傳統金融機構了解自己不再“一家獨大”。
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秘書長白澄宇表示,互聯網金融可被看成一個生態系統,其中有出資方和貸款方,為雙方提供中介信息服務的平臺,也有提供擔保服務的擔保機構和保險服務。相關部門可在細分互聯網金融這一生態系統里的各種機構后,針對不同角色存在的風險做適當的規范定位,為監管提供更好的框架。
當日,“中關村互聯網金融研究院”在會上揭牌,由該研究院發起設立的“中國互聯網金融三十人論壇”同日成立。該論壇由來自傳統金融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官、產、學等多方代表人物組成,旨在推動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完善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加強創新理論研究和經驗交流,用互聯網思維助推中國金融改革進程。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201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完善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這是互聯網金融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