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5-15 10:59:28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5月14日,據路透社報道,在IPO好事將近之際,阿里巴巴集團(以下簡稱為“阿里”)將加大對仿冒商品的打擊力度——一些安全專家聲稱,阿里可能會以比亞馬遜和eBay更嚴格的標準來對付盜版和假冒商品
在上周提交的IPO申請文件中,阿里指出:如果阿里旗下網站給人以充斥著各種仿冒商品的印象,就會損害阿里贏得客戶、投資者和美國零售合作伙伴的能力。針對這一問題,阿里近年來已經開始加緊清理門戶。
例如,埃德瓦多?德?阿克斯(Eduardo De Arkos)去年夏天偶然發現一家供應商試圖仿冒他們公司生產的一種浮動游泳池,他聯系了阿里巴巴,而仿冒者在兩天之后已經被移除。
“他們(阿里)聯系了那家供應商,告知他們不能這樣做。” 德?阿克斯說道,“這是很多人在海外進行生產制造時非常需要的一顆‘定心丸’。”他是美國Innovative Watersports水上體育用品公司的CEO,他們公司自2012年起開始通過阿里巴巴網站尋求供應商。
阿里的有力反應與幾年前大不相同——2011年,阿里曾經由于侵犯知識產權而被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列入“惡名市場”。
“這種姿態遠比我見過的包括eBay在內的美國市場更為積極。”北德克薩斯大學零售專業教授零售商J.C. Penney前高管理查德?拉斯特(Richard Last)如是說道。
漫長的道路
但是,鑒于中國假冒商品嚴重,阿里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說服世界相信它不是盜版和仿冒品的集散地。
根據一份美國政府報告,2013財年被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衛局(CBP)查封的侵權產品中,有93%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而在2012年,中國地區所占比例為72%。
專家稱,這讓一些美國零售商不敢在阿里旗下的淘寶和天貓商城開店。針對這一問題,阿里將與亞馬遜的競爭對手ShopRunner合作推出一項獨立服務,向中國地區的消費者出售超過100多家美國零售商的商品。
阿里在IPO申請文件中承認公司可能會面臨法律訴訟。“雖然我們已經采取了措施來驗證旗下在線市場所售產品的真偽,以及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第三方知識產權的侵犯……這些措施可能做不到萬無一失。”阿里警告稱,“我們可能會被人以旗下在線市場出售盜版、仿冒或違法商品為由提起訴訟。”
在美國上市可能會讓阿里由于銷售仿冒商品而招致官司,就像eBay和亞馬遜多年來應對的情形一樣——對于那些喜歡通過打官司維權的公司來說,從在中國的地盤上跟阿里斗爭變成“主場作戰”是件非常有吸引力的事情。
“我相信人們會去試一試。”英國羅斯(Re)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駐中國高管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指出,“如果你在美國發起訴訟并勝訴,收獲的價值會比在中國更大。”
商人的把戲
阿里旗下網站的商品交易量超過了eBay和亞馬遜的總和,而兜售假貨的商家是非常精明、屢禁不止的。他們也會利用微博和移動消息應用等社交網絡與潛在客戶交流以及安排付款和發貨,從而加大阿里追蹤他們的難度。
“我的店里有香奈兒、迪奧、古馳,各種包包應有盡有。我們以200塊錢的進貨價格拿到路易威登錢包,然后再以300元的價格出售。”一位在淘寶上出售假冒奢侈品的廣州商人表示。
“淘寶一年又一年變得越來越嚴格,去年尤其嚴重。我聽說這是因為他們快上市了。”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說道。
他補充道,如果阿里關閉他的網店,他只要用親朋好友的信息再注冊一家就行。
阿里以公司處于上市前的沉默期為由,拒絕對此置評。
“阿里對開店過程參與得更多。”在線市場軟件提供商Merchantry的CEO里克?沃森(Rick Watson)說道,“ 他們提出更多的問題,他們要求預存資金。我不知道有美國公司這樣做。”
加大力度
阿里2萬多名員工中將近四分之一的人與志愿者一起組成了一支知識產權保護團隊,公司每年花費超過1億元人民幣打擊仿冒商品。根據阿里在今年2月向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提交的一份文件,阿里在過去一年中刪除了涉嫌侵犯知識產權的1億多個產品鏈接。
美國在線零售巨頭eBay每年在“買家保護項目”上花費高達2000萬美元,采取的措施包括向在eBay上買到假貨的消費和提供賠付,等等。此外,這家總部位于加州圣何塞(San Jose)公司還成立了有4000多名員工(eBay員工總數約為3.35萬人)的“安全合規”(Tt and Safety)部門,其中有70人專門從事與法律實施相關的工作。
“沒有什么比客戶的信任更重要。”eBay的一位發言人在通過電子郵件發給路透社的評論中說道。這位發言人還表示,eBay采取多種措施打擊假貨和欺詐,并且已經有超過4萬知識產權所有者參與了“知識產權所有者認證項目”(Verified Rights Owner Program)。
根據阿里向WIPO提交的文件,淘寶截至2013年共有3.6萬注冊在案的知識產權所有者。
亞馬遜也面臨日益嚴重的假貨問題,因為它越來越依賴第三方銷售促進公司收入增長。第三方銷售是一項有利可圖的業務,占了亞馬遜總銷量的40%以及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左右。
美國加州法院的一份文件顯示,2012年亞馬遜有超過100名員工從事“包括假貨銷售在內的風險調查”。據亞馬遜估計,公司在一年里關停了5900家涉嫌“侵權行為”的賣家,并且“取締了400萬條銷售信息”。亞馬遜拒絕對本文中的信息置評。
對于阿里來說,打擊造假者可以減少公司吃官司的風險,也能讓公司對海外客戶和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在這個商業信譽就是一切的領域,”一家風險咨詢機構的總經理肯特?凱德爾(Kent Kedl)說道,“公司正在以巨大的努力構建它們的品牌,如果它們的品牌可以很好地照顧買家和保護知識產權,就會大大增加品牌和公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