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4-03 10:05:16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現在距馬航MH370航班失聯已經過去了20多天,機上239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下落依舊不明。
在這20天的時間里,各國動用了大量的金錢、人力、設備,在方圓數十萬平方公里的海域、地域展開搜救,雖然馬方宣布飛機已經墜毀,但至今仍未找到飛機殘骸,讓“墜毀”這個結論顯得有些難以服眾。
在這個我們自詡“科技非常發達”的時代,馬航失聯事件徹底暴露了很多科技領域存在的漏洞。那么,我們應該從馬航事件中吸取哪些教訓呢?
黑匣子數據不能只是本地保存
據路透社報道,克林頓時期主管美國交通技術政策的副助理國務卿Oliver McGee表示,從馬航航班失聯事件可以看出,現在是時候把黑匣子轉向云端了,至少將類似飛躍印度洋或亞馬遜平原的長途飛行中的一些少量關鍵飛行記錄數據傳到云端。黑匣子不應當隨機墜入大海或荒原,航空業應當向其他行業學習如何運營云計算系統存儲和獲取數據。
McGee在LinkedIn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波音777不會消失,也不會從空中墜落”一文。文章指出,未來,從航空器的設計環節開始,航空業就應當考慮采用先進的跨大西洋、太平洋和極地的飛行監控、航空交通慣例系統以及航空公司業務運營系統,配合實時與云端同步的黑匣子數據。
很多專家對McGee的觀點表示了支持。英國衛星通訊公司Inmarsat的高級副總裁Chris McLaughlin表示,消費者購買機票乘坐飛機,有權讓政府監管部門隨時掌握飛機的具體位置,現實中,要實現這一目的費用很便宜,每一個小時只需要一美元甚至更少,就可以對外傳輸飛機的準確位置。
美國運輸部的前調查部門負責人Mary Schiavo表示,她認為飛機上黑匣子的數據,應該在航班飛行當中,實時傳回地面,因為這一技術雖然不能提高安全性,但有助于追蹤飛機位置,也可以讓事故調查得以盡早展開。
據悉,加拿大星空導航系統公司已經設計出可以實時傳回數據的黑匣子。該公司首席執行官VirafKapadia稱,每一架飛機采購新型黑匣子的成本為5萬美元,在每一個飛行小時內,傳輸數據的費用只有十美元。
從目前來看,黑匣子實時數據傳輸,技術、經費并不是問題,但有專家對安全隱患提出了擔憂。全球最大的飛行員工會民航飛行員協會(ALPA)警告稱,實時傳輸的飛行數據可能會被泄露,而在事故調查人員仍未掌握全面事實之前,這可能會讓公眾對涉事飛行員未審先判。
通訊系統急需升級
據科技博客BI報道,航空業人士指出,馬航失聯事件表明,全球航空業的數據通信、數據備份技術實在太落伍,今天的航空業,仍在使用上個世紀70年代的落后技術!
歐洲航管組織通訊與頻率協調部門主管杰克?普澤在題為《讓航空業采用21世紀通訊系統》的報告中就曾指出,應當采用多管齊下的策略改進航空業的信息交換。
普澤指出,對于關鍵的航班信息管理,應當采用先進的自動化系統。他在報告中指出,“隨著航班數量的增幅超過預期,在一些更加繁忙的區域,當前的語音通訊已經到了運行極限。航空領域已在開發和開始部署數字數據通訊,來支持并在未來取代語音通訊,作為未來的主要通訊方式。”
普澤描述了一個多層次的通信系統:全數字化數據傳輸,空對地,地對空,信息傳送,以及當前依賴于模擬無線電通信的航跡系統。該系統涉及到硬件、軟件、改善網絡的整合,由傳輸網絡、先進飛行通訊系統和衛星線路構成。普澤認為,采用該通訊系統的目的,是讓“通訊更具有彈性,更節約成本。”
此外,失蹤的MH370是一架非常先進的波音777飛機,安裝了多個通訊系統,可以在飛行過程中和外界發送數據,其中應答器可以發送雷達訊號,另外一個系統可以通過衛星,給地面站發送數據,然而這些通訊系統,或被故意關閉,或是工作失效。馬航航班駕駛艙中的飛行員,并未發送緊急求救信號,甚至并未發送“劫機代碼”,商務艙中的乘客,也沒有撥打電話。因此,馬航事件也給整個航空業提醒:飛機上必須安裝禁止人員修改的數據設備,并將數據實時傳送個衛星,告知自己的真正位置。
雷達如何應用在航空系統中?
在搜救MH370的過程中,全球數十個國家,動用了覆蓋在全球各個方位的雷達系統,但都無能找到一架重達250噸的波音777客機,而這也暴露了雷達系統的缺陷:在海洋或者沙漠上空,雷達信號就會變弱,存在搜索盲點。
“它不是很精確的。” 美國衛星移動通信公司Iridium 和加拿大空中交通管制局聯合成立的天基飛機跟蹤公司Aireon總裁唐?托馬說。“我們追蹤我們的汽車,跟蹤我們的孩子們的手機,但是當我們的飛機飛越海洋或其他偏遠地區上空時,我們卻無法跟蹤。”
“發展方向是衛星導航和通信。在導航方面,我們需要擺脫地面雷達,在通信方面,我們需要擺脫無線電。”雷達專家和航空顧問漢斯?韋伯說。
衛星硬件過關 軟件仍存缺陷
在這今天的搜救過程中,各國衛星曾多次發現疑似殘骸的神秘圖像,但絕大部分最終都被一一否決。目前,美國最好的間諜衛星分辨率已經達到0.1米,能夠看到一頂漂浮的帽子,一些民用衛星分辨率也達到了0.4米左右。但是海上的漂浮物大多形狀不一,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識別軟件來識別這些目標,而且海上各種船只、漂浮物乃至海浪,都可能極大影響圖像判讀。
從目前應用在移動設備上的軟件應用來看,現在的識別技術在功能上具備一定的精準度,或許這些識別技術,未來也將應用到衛星身上。
在這次事件中,中國也動用了大量的救援設備,但過去二十幾天的搜救行動顯示,中國鮮有突破性的發現,我們自身究竟存在哪些不足?
1、缺乏專業的搜救設備。在中國所有參與救援的船只中,只有南海救115和東海救101及其他少數船只具備專業的救援器材。此外,在深海探測、通訊設備方面,中國也遠遠落后于美國。
2、在空中救援力量方面,中國派出的飛機大都缺乏海洋探測能力,但美國的P-3C、P-8A和MH60-R直升機卻可以探測到水下76米的情況,并有能力在4小時內搜索770平方公里的海域。
3、衛星捕捉信號的能力。在MH370航班失聯后,有多枚他國衛星都曾收到了該航班發出的信號,但中國衛星卻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