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如何解讀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

發布時間 : 2014-03-25 09:29:21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如何解讀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

怎么解讀四大行限制快捷支付?

  繼工行等三大行之后,上周末,快捷支付交易量最大的建行也下調了單次對支付寶的轉入額度,單筆5000,月最高5萬,這標志著四大行開始了對支付寶快捷支付的全面限制,普通投資理財者通過快捷支付轉賬支付寶、余額寶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從四大行的規定看,目前只是對快捷支付的流程和額度進行限制,但并沒有限制通過銀行自身的網銀支付來轉賬第三方支付。所以,筆者認為,銀行在這次調低快捷支付的額度行為中,有一定的淵源可循。

  四大行聯合限制,時機正好

  從法理上看,第三方支付的快捷支付功能是和各家銀行經過具體的商業談判而確定的,各家行的具體政策和額度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此次四大行都步調一致地下調了快捷支付到支付寶的額度,說明了什么問題?

  第一,支付寶為代表的在線理財通過余額寶的產品創新,和快捷支付的便捷充值體驗為小額理財者提供了收益可觀的理財方式的選擇,銀行的活期、定期存款在余額寶這個比較市場化的產品面前失去了競爭力。所以,對于銀行來說,即便余額寶的資金最后大多還是回流到了銀行,但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的綜合付息成本。因此,限制快捷支付的額度,至少能為銀行的資金流出設限,盡量留住更多資金。當然,這種留住的方式不是收益上的競爭,而是政策的監管紅利。

  第二,從這段時間的監管對第三方支付的政策看,有從緊的趨勢,主要是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的準入和日常監管方面有個更多嚴格和規范的考慮。主要的表現如下:

  1、有消息傳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上將減少發放的頻率和數量,目前各種第三方支付牌照已經有200多張,內部競爭已經白熱化,部分出現了競爭的失范和違規的嫌疑。所以,央行后期對第三方支付的整合和管理職能將加大。

  2、近期下發的關于叫停支付寶、微信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支付的指導意見《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于暫停支付寶公司線下條碼(二維碼)支付等業務意見的函》,為第三方支付的線下市場開發設定了一定的阻力,叫停理由是安全問題和材料報備不足。

  3、央行發布《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其中規定“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等規定,目前仍在征求意見中,從政策解讀看,是央行態度比較激烈的一次調研。

  4、周末,央行內部下發文件中,八家主流支付公司從4月1日起,線下收單全國范圍內停止接入新商戶。這八家支付公司分別為:匯付天下、易寶支付、隨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睿通。

  所以,在第三方支付整體的監管趨勢偏緊的大環境下,四大銀行在這個時間依次降低快捷支付的綁定額度,其實是為自己找一個良好的下調空檔,或者說是從監管的角度找到一個更合理的理由。

  調低支付額度,銀行不違法理

  從支付寶用戶的個人情感上來講,下調快捷支付的轉入額度,確實為日常的理財和轉賬設定了諸多的限制,意味著同一筆支付可能要分成好幾天,甚至分成幾個月來完成,這也就迫使用戶再度使用網銀支付來完成剩余額度的轉賬。

  但是,從銀行方面的權限來看,下調快捷支付的額度并不涉及違規問題,對于本行資金的流出方式和額度,需要在第三方支付和銀行之間通過快捷支付綁定時的商務合作協議來確定。當初,支付寶為了綁定這些大行的快捷支付功能,在條件上不得不接受一些更為嚴苛的要求。此外,銀行對儲戶的資金安全和賬戶支付的安全有一定的管理和監管責任,對資金的流出也有一定的管理權限,這是銀行保護儲戶安全的責任所在。雖說快捷支付目前暫無安全問題,但在央行密集的監管政策下,銀行完全可以拿安全說事。

  因此,這次四大行下調支付的額度,其實也情有可原,第三方支付即便不滿,也沒有任何挑刺的理由。法理上看,銀行的做法并沒有不合法,不合規之處。

  這也正說明了目前互聯網金融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資金的沉淀和來源渠道大多還是銀行和傳統金融機構,雖然在產品的渠道創新上實現了很大的跨越,但互聯網金融始終未能進入資金的上游和產品的上游:一方面是現有金融體系的穩健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定位問題。

  第三方支付面臨新一輪監管壓力

  從第三方支付的起源來看,最初是為了滿足個人和商戶便捷支付需要,以實現交易和消費的安全便捷。第三方支付平臺提供一系列的應用接口程序,將多種銀行卡支付方式整合到一個界面上,負責交易結算中與銀行的對接,使網上購物更加快捷、便利。消費者和商家不需要在不同的銀行開設不同的賬戶,可以幫助消費者降低網上購物的成本,幫助商家降低運營成本。

  對于第三方支付的監管,其實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第三方支付開始成型,但是受限于具體的監管政策難度和行業的成熟程度,對于第三方支付處于默認上的管理階段;第二階段,隨著2011年5月第一批支付牌照的發放,對提供支付服務的第三方非金融企業進行了正規的條文監管階段,目前已經發放了七批,最近的一批包括了新浪支付和百度支付等,第三方牌照總數為250家;第三階段,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深入發展,支付方式成為互聯網金融渠道變革的一種核心內容,而支付領域的創新也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創新,這個時期,出于安全和合規的需要,央行對第三方支付的安全性監管力度將會加大。

  從宏觀的金融改革趨勢來看,第三方支付目前承擔的是互聯網金融的底層架構的服務功能,金融改革鼓勵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執行策略上,首先的前置條件是金融體系的穩健和客戶資金的安全。從高層的定位看,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金融,所以需要采用金融的監管思路來約束,互聯網的快捷、流量化、簡約的支付方式并不能抹殺安全的重要性。

  限制并非否定,支付仍然可行

  此次四大行在快捷支付的額度上進行了限制,即便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但并沒有徹底封死向第三方支付進行資金流動的口子,銀行自身的網銀渠道仍然支持方便的大額轉賬和支付服務。對于用戶來說,本質的服務功能并沒有改變,只不過是通過快捷支付的體驗功能下降了一些,并不影響主要的支付和消費功能,除了向余額寶的大額轉賬和充值(單筆5000,單月5萬,意味著5萬需要連著充10天)。

  當然,從央行的監管底線來看,其目的不是要徹底打壓第三方支付的生存空間,而是希望通過新一輪的支付流程規范來約束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在進度上慢一點,在流程上合規一點,在滿足足夠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更多的支付創新和體驗。而四大行即便出臺了快捷支付的額度限制,但也只是權宜之計,并不能改變利率市場化和整體市場利率水平抬高的整體趨勢,資本是逐利的,市場化的配置會為資金提供自我的選擇,而非是政策約束,政策紅利遲早會過去。

  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雖說快捷支付的限額滿足不了所有的支付需求,但日常的小額支付需求已經基本能夠覆蓋,剩下不能滿足的部分可以通過網銀支付來實現。對于第三方支付的快捷體驗,這種發展的趨勢是不會倒退的,因此用戶也不必過于擔憂,等待銀行間博弈結果和高層監管進入穩定階段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