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衍生品暗戰樣本:騰訊背后多空博弈

發布時間 : 2014-03-24 10:15:43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衍生品暗戰樣本:騰訊背后多空博弈

一輪圍繞騰訊控股:00700)股價漲跌的博弈已經在港股市場迅速展開。

日前,受到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產品消息影響,3月14日,其股價當日罕見一度跌近7%。在此前的3月7日,其股價剛剛創出646元歷史最高價。

隨后騰訊股價一路下行,最低探底至3月17日的538港元,隨后震蕩至3月21日的570港元左右。

由于港股市場不像內地主要為多頭市場,港股多空機制成熟,相關的衍生品數量也較多,因此憑借這些衍生品,圍繞騰訊多空資金的博弈變得白熱化。

“強烈看多騰訊,只是正股太貴沒法介入。”大跌當日,不少國內投資人在騰訊股價波動之初提出疑問。而一位熟悉港股市場的投資人建議關注騰訊相關的認購證。據一位券商人士介紹,目前內地投資人投資港股衍生品的數量已經頗有規模,相關的服務機構也十分成熟。

隨著A股市場逐步成熟,這一類衍生品交易可能在未來會接踵引進,騰訊案例的研究標本價值也從而凸顯。

正股之外的博弈

以3月14日當日的交易數據來看,當日除了騰訊控股成交量達到77.1億港元之外,相關的認購證交易達到24.1億港元,牛熊證交易達到3.6億港元。這也意味著當日騰訊異動背后,合計帶動超過百億港元的資金交易。

從操作方向來看,當日認購證、牛證均有資金流入,這也意味著市場對騰訊后市股權表現仍然看多。

按照北京某大型券商研究人士的說法,買入認購證即通過渦輪交易做多。這一類交易適合看多的投資人,買入認購證后,持有渦輪至到期日,當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高于行使價時,投資者可以用行使價買入相關資產,然后在市場上以市價賣出以賺取差價。

以騰訊大和四八購D(14517)為例,截至3月21日港股收盤,交易量達到5.78億股,交易額6580萬港元。這也是這個交易日成交量最大的認股證(包括認購證和認沽證)。

從該權證的資料來看,這款權證的到日期為8月29日,行使價為888.38港元。相比認購權證,同一天,認沽權證的交易量明顯冷清,成交量較大的,同樣由大和發行的騰訊大和四七沽A(12562),成交額只有2600萬港元,這款權證2014年7月9日到期,行使價為468港幣。

不過從港交所的資金流向監測來看,騰訊大和四八購D(14517),3月19日一直處于資金流出狀態;騰訊大和四七沽A在開盤資金流出之后,一直處于資金流入狀態。

根據上述券商人士的說法,在騰訊控股的投資中,投資認股證可以克服正股價格較高的問題,每手10000股多在數千元港幣不等。不過杠桿也較大,上述兩個權證的杠桿均超過6倍,且如果沒有達到行使價,上述投資也就成為廢紙一張。

資金流向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出資金對于騰訊控股未來的股價預判,從3月7日騰訊控股創出歷史新高算起,到3月14日股價大跌當日,騰訊認購證六個交易日吸引約2.5億元資金連續流入,顯示出這些資金的看多趨向。

不過這一資金流入主要發生在騰訊遭遇虛擬信用卡叫停的事件性沖擊之前,騰訊3月9日發布2013年度年報,彼時市場對其經營業績期待較大。因此目前投資相關衍生品的背景,已經與此前不盡相同。

在此之前,對于多頭資金,騰訊大跌后曾有券商機構建議關注騰訊匯豐四七購D(13120),行權價666元,7月到期,實際杠桿約6.1倍。從近期交易來看,由于騰訊控股正股價格下跌,此前該認購證交易價格也出現觸底,不過隨著正股價格震蕩反彈,該認購證3月21日上漲了11.32%。

多空博弈

除了通過到期日行權之外,投資人也可以通過騰訊控股短期波動引發的認股證價格波動進行買賣操作,相比正股的波動幅度,認股證波動幅度更大。

牛熊證的交易與渦輪交易有些相似,按照上述券商人士的說法,牛熊證同樣具備杠桿功能,只需投資者動用較少的資金即可博弈標的股票的漲跌,其中“牛證”看漲,“熊證”看跌。相比渦輪交易,牛熊證增加了“強制收回機制”。

目前機構人士提到較多的牛證有騰訊牛證62257、騰訊牛證61652,兩者分別在9月份和8月份到期,行使價分別為518港元和508港元。建議關注的熊證有騰訊熊證67958,行使價是615港元,到期日為6月份。在港股市場,牛熊證的交易時間尚短,交易量小于渦輪交銀。

如果到七日,騰訊股價高于上述牛證的行使價,或者低于熊證的行使價,在剔除牛熊證成本之后,投資人均可以憑借行使價與結算價的差價獲得收益。

不過上述牛熊證由于有強制收回機制,一旦觸及收回價,牛熊證的投資也就以失敗告終。

目前影響騰訊控股股價的因素已經逐步釋放,基于騰訊2013年年報數據,瑞信給予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質疑其盈利低于預期。除此之外,騰訊還宣布股份1拆5,每手買賣股數仍是100股,拆股或表明管理層認為未來股價有上漲空間。此外,央行對于相關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態度,也將影響騰訊在這一項業務上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