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4-02-21 09:24:45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無論在北上廣“高大上”的豪華寫字樓,還是需要輾轉抵達的沿海地級市的制造工廠,CIO們都在談論“電子商務”“互聯網營銷”、“O2O”。你很難分清他們的行業屬性——無論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制造業、服務業,都不約而同被裹挾在這一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變革大潮中,捕捉行業先行者的舉動,琢磨本企業的機遇和轉型途徑,有的正在實施一場企業內部的技術變革。華住酒店集團的首席信息官劉欣欣的感受尤為明顯——“這是一家具有IT基因的傳統公司,因此我每天早上起床上班特別有動力。”在這家酒店集團,IT幾乎和賣房一樣重要。
傳統行業CIO往往應用已成熟的技術,而不是新興技術。現在這一思維定勢正在被打破。中國動向(集團)有限公司信息部經理劉學鋒表示,“我們更看重先發技術帶來的優勢,只要找到商業的契合點。”星展銀行(中國)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林敏甚至預言,未來20年為企業帶來商業機遇的技術中,排在第一的是移動互聯網,第二是云計算,第三是大數據。
絕大多數CIO在技術上滔滔不絕數分鐘后都會表示,單純談論技術沒有意義,關鍵在于如何為業務和商業服務。
移動互聯撬動傳統行業生意
南航微信公眾賬號是2013年標桿企業微信應用案例,南航總信息師胡臣杰表示,微信團隊部分成員來自于特色值機項目組,該項目組曾開發過自助值機、網上值機、短信值機等項目。他們發現,微信和短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微信在交互性、展現性方面更強大,于2013年1月25日推出國內最早的微信值機。截至2013年12月5日,南航微信公眾號粉絲超過110萬。目前南航通過微信每日辦理乘機手續高峰期超過6000人次,大大減輕了人工柜臺的壓力;每日處理消息數8萬次,大大降低了短信通信費用和客戶中心的壓力。南航對微信的應用,使其獲得了服務、營銷的先發優勢,順利完成了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的服務和營銷模式躍遷。
另一家傳統公司華住則采用完全自主研發的移動應用撬動消費經濟。2012年底,華住創始人季琦向首席信息官劉欣欣拋出了一系列“異想天開”的設想——“客人到店,是否可以什么手續都不要,就完成check in?”
為實現自助check in的設想,劉欣欣有段時間對星巴克的打印機、航空公司的自助值機柜臺、餐廳的叫號機癡迷不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傳統企業提出的業務需求極具消費者個性,時效性強,IT部門很難再像過去那樣購買套裝軟件、經歷冗長的二次開發再推出產品,而是更多依賴企業IT部門自己的研發能力,快速創新。”她說。
截至2013年12月,漢庭共有1300多家門店推出了自助入住——一臺添加身份證識別的類似Pad的設備承載了這項服務。消費者到店后,可以通過這臺設備完成自助選房、支付等服務。傳統客人通過前臺辦理入住平均需要3分鐘時間,而采用自助方式可以縮短到30秒。這意味著,酒店一方面可以節省大量的刷卡交易費用;一方面可以節省酒店前臺的人力資源。對于千家門店而言,這是一筆不菲的支出。一系列的移動互聯技術應用改變了華住的服務模式。
這樣的改造已經蔓延到華住內部的運營體系,通過一系列的技術體系和平臺改造,逐漸轉變為一家真正“以客戶為中心”的酒店品牌。在劉欣欣和眾多管理層的推動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華住作為傳統酒店業的面目逐漸模糊,而更像一家科技公司,一家致力于將客戶服務和體驗做到極致的科技公司。用季琦的話說,IT不僅僅是華住的支撐,IT就是華住的業務。移動互聯網的技術應用,深刻改變了IT在公司的價值、CIO自身價值以及IT資源的消費模式、服務模式和自身商業模式。
云計算提供新服務
云計算在各個行業持續深入應用,改變了企業IT資源的供給模式和服務方式。在眾多公司中,支付寶是少有疊加了互聯網和金融雙重身份的公司,支付寶的首席架構師程立表示,支付寶很早就采用云計算應用,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不斷優化,演繹了一場云計算帶來的應用變革。
在2013年的“雙十一”大促中,支付寶首次讓余額寶這樣的新產品扛鼎。之后數據表明,在余額寶、快捷支付、銀行卡三種支付方式中,余額寶以99.99%的成功率排名第一,這主要得益于支付寶平臺的云計算架構。支付寶與天弘基金進行可行性評估發現,余額寶平臺所承受的壓力在“雙十一”期間驟增數十倍甚至數百倍,如果采用當時底層的IOE(IBM+Oracle+EMC)架構,投入需要額外增加數千萬元。
經過反復論證,最終確定了“基金上云”方案——使用阿里云多項云計算服務,將余額寶部署到彈性云計算平臺上,平穩度過這次大促。支付寶很早就采用云計算完善內部技術架構,從一代的輕量級JavaEE應用架構到二代的SOA架構、到三代的云支付架構,三代平臺的整體架構不斷重構,不斷適應越來越宏大的業務格局與越來越海量的業務規模,這也是支付寶構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技術能力。云計算帶來的低成本、高穩定性等特點,可以以較低成本支持用戶在余額寶上的頻繁認購和贖回模式,大大降低傳統基金公司的交易壁壘,由此制造了一個爆發性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造就支付寶在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優勢。
在程立看來,新技術創新不能單純依賴技術管理者個人的洞察力,還必須依賴創新文化、團隊自信和想象力、人才培養機制、團隊合作等多種因素,比如某些關鍵技術往往來自于一線工程師的靈感突現:核心數據庫的秒級故障切換技術起源于一次團隊外出大巴上兩位技術人員的閑聊,回來后這個想法被迅速論證和實施;海量秒級監控平臺則是一位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工程師鼓搗出來的,這些都是高可用支付平臺的關鍵支撐技術。在某種程度上,支付寶很好地將企業對新技術的捕捉和跟蹤轉化為自身持續創新文化和內生機制。
北京如風達快遞有限公司的執行總經理張建軍同樣堅定推動云服務,試圖改變物流行業的運營模式。這家物流公司的信息系統平臺在2013年5月正式對合作商戶免費開放,合作商戶可將系統與企業ERP對接,相應的各區域配送商也可以使用系統,這極大提升了如風達的訂單處理效率,吸引了更多電商客戶以及銀行等高端客戶。如風達利用云計算物流服務系統打造了一個生態圈,優化了如風達的商業模式。與漢庭的變化相同,如風達也由一家提供物流服務的快遞公司轉變為提供IT服務的科技公司。
2013年是如風達從凡客電子商務物流配送公司轉向社會化物流公司的關鍵一年。從自建物流轉向服務社會客戶后,如風達發現很多客戶沒有自己的系統,每天遞交如風達大量手工報表,令他們叫苦不迭。張建軍和技術團隊遂產生了“以云服務方式為客戶提供免費物流系統”的想法,這也符合電商圈開放營造生態圈的潮流。
如風達找到了發力點。張建軍表示,開發之初,很多客戶會提出很多需求,系統需要針對不同需求相應開發,比如招商銀行希望如風達將自己的業務獨立放在一個模塊里,以免受到其他模塊影響。“像銀行這樣的高端客戶要求的不僅僅是快遞員接觸客戶時的態度,更多看重配送系統和流程做得怎么樣,他們認為這也是一種服務。”如風達也因此具有鮮明定位——未來快遞拼的是服務與客戶體驗,高端可能有順豐,低價有三通一達,那么如風達就走差異化競爭,堅持做好服務。
企業CIO如何熱捧云計算都不過分,關于云計算的技術能力一旦打造完成,其后續服務能力、對新產品開發的強大支撐能力,會形成一種相對壁壘的綜合技術能力。這類企業面對的往往是海量用戶、有實時處理業務的強烈需求,也有相對龐大的技術團隊,可以完成云服務能力的打造。
大數據里覓商機
大數據概念改變了IT界,也改變了企業級數據的使用方式。這項技術被眾多企業CIO熱捧,并試圖應用在解決過去沉積已久、無力解決的問題上,比如激活沉睡的客戶信息、將業務數據轉化為企業的數據資產、改善產品、設計、生產等多個環節的運作方式、讓企業充分利用數據成為智能化運作的公司等等。
寶潔信息與決策解決方案部商業智能主管Leonard Robinson認為,企業擁抱大數據的關鍵在于行動。2013年,寶潔的商業智能團隊在營銷策略的調整上采取多種方式,比如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寶潔天貓旗艦店的購物行為趨于高端,遂率先在網絡渠道推出高端護膚產品“東方季道”,打破了寶潔過去在所有渠道統一鋪貨的方式;它們還基于數據分析對產品線進行全面調整,引導公司從關注銷量轉變為關注利潤。
在Leonard Robinson看來,寶潔并非將大數據視為一種技術工具,而是“Data based decision making”(基于數據的決策)文化——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數據的運行機制。為了保持這種數據解讀的創新力,寶潔在全球聚集了一批頂級專家,為全球商業團隊提供解決方案,而商業智能團隊的成員需要在不同的部門和領域進行輪崗學習。
與支付寶這樣的互聯網公司不同,傳統公司對于數據的信仰往往來自后天實踐。如風達的管理層最初對數據分析沒有太多感覺,直到一個數據分析模式準確預測出2012年如風達的訂單暴漲。現在如風達的一切運營完全基于數據——針對超時區域的共性問題建立了一套解決方案,幫助快遞員優化排列配送順序以及配送線路;如果你購買了容易被投訴的產品,系統會提前預警,配送員給你打電話的時候會更加客氣。
這種對數據的重視逐漸改變著如風達的運營機制,如風達每個部門設專人負責本部門每周的數據分析,對需要改善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最終這些問題匯總到總經理助理處,由后者監督最終的解決辦法。大數據在這家物流公司的影響如此深遠,在這里沒有人會認為IT或者數據是CIO及IT部門的事情,甚至公司CEO就是大數據的總負責人——他關心數據,以數據管理人和業務;而每個人日常的工作內容、績效考評也與數據緊密相連。CIO不再是技術和數據的權威領導者,IT已經融入企業的血液里。這是絕大多數企業CIO所追求的目標,也是新技術的魔力,沒有人能抵抗它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