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欧美在线,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看看的在线视频国产,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19

金站網
搜索
快錢CEO關國光:永遠不和馬云搶生意

發布時間 : 2010-08-21 09:56:28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快錢CEO關國光:永遠不和馬云搶生意


    上海陸家嘴金融區,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上海鉆石交易所在這里比鄰而立。坐落其中的一幢并不起眼的寫字樓里,五顏六色的金融圖表在一面布滿液晶顯示屏的墻上一刻不停地跳動著。

    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緊盯著屏幕。屏幕后方一個軟件系統自動將每一筆可疑的交易分離出來,并同時上報到中國人民銀行備案。

    這是一家名為“快錢”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一個工作場景。每一秒鐘,都有成千上萬的資金通過這個第三方平臺。按照這家企業公布的數字,今年這里的交易量將高達4500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還將在未來兩年內不斷刷新,2011年是10000億,而2012年則有望達到35000億。

    提到第三方支付,人們總是會想起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一手打造的“支付寶”。然而,“快錢”CEO關國光卻早早放出話來:“永遠不和馬云搶生意。”

    快錢的商業模式究竟與支付寶有何不同?在關國光看來,從某種程度上看,快錢與支付寶一樣,是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平臺。但雙方又有明顯的不同:支付寶面對的是個人用戶,快錢服務的主要是企業客戶。不僅如此,快錢還向交易雙方提供更深層次的服務,比如通過引入銀行授信等方式,幫助企業提高資金運營效率。

  “我希望外界將我們看成一家‘信息化金融服務提供商’,而非傳統互聯網公司。”關國光說。

    支付業救贖

    對于快錢與支付寶究竟有何不同,航空公司機票的銷售或許能夠很好地對此進行說明。

    在航空售票支付體系的一整套流程中,快錢首先承擔的是消費者、代理商以及航空公司之間的“紐帶”——一個三方結算的交易平臺。

    關國光介紹說,從表面看,消費者通過代理機構購買機票的流程并不復雜,但其背后牽扯到的復雜的電子支付卻讓人頭疼。比如當消費者決定付款訂票時,他可以選擇網上銀行付款、信用卡支付、移動POS機刷卡、現金支付等多種支付方式……這牽涉到國內幾十家銀行、幾十億張銀行卡之間的交易問題。

    更為復雜的是航空公司層級繁雜的代理系統。消費者既可以通過攜程、藝龍這樣的在線代理訂購機票,也可能從酒店、機票銷售處等實體經營部門訂購機票,不同的代理商和不同的航空公司之間簽有復雜的傭金協議,結算起來非常復雜。有了快錢的支付平臺,不同渠道支付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解決,提高了航空公司和代理商的資金周轉效率。

    在提供交易平臺的基礎上,快錢公司還承擔更多角色和功能。仍以航空代理業的結算為例。一般而言,航空代理界流行按月結算的方式,即某企業在月底時和機票代理商集中結一次賬,把該公司本月訂機票的所有款項付清。因為航空公司只有在收到代理商的錢之后才會出票,這意味著機票代理商需要在月底前將這家企業客戶的機票款全數墊給航空公司。

    這樣的現狀讓中國航空業出現了一個多年難以解決的奇怪現象:許多機票代理商都不敢接大筆的機票訂單,不敢把自己的業務做大,因為這些中小代理商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墊付高額的機票款,這在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機票代理商的發展。

   “快錢的進入解決了這個問題。”快錢航空業務負責人告訴記者,航空公司可以第一時間從快錢公司拿到機票款,然后再由快錢和代理商約定一個賬期(比如一個月),在賬期結束后由代理商將款項結算給快錢。

    對于為代理商墊付的款項,上述快錢航空業務負責人表示,快錢會通過引入銀行授信等方式解決賬期問題。“銀行可以根據這家代理商和航空公司的合作情況,以及交易記錄得知這家公司的資信情況,以此決定是否提供小額信貸。”該負責人說。

    記者了解到,快錢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僅僅用于網絡支付。還接受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POS機刷卡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專用網絡支付等線下支付方式。

    正是這種不同于支付寶的服務和支付方式,使得快錢創立了一種“另類”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盈利模式。與支付寶采用了全免費的模式有所不同,快錢向客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

   “公司的主要盈利計算方式,是收進來的客戶交易款提成減去銀行交易費用。”一位快錢內部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快錢向企業用戶收取的交易費用通常為千分之幾。

   “永遠不和馬云搶生意”

    目前,快錢的絕大部分業務來自于企業客戶應用。航空、保險、教育、物流、金融軟件等十幾個行業,是快錢最主要的應用領域。盡管關國光拒絕透露快錢目前的實際銷售收入,但是在這些領域,快錢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知名度已經打響。

   “如果僅僅統計網上的支付交易量,那么快錢比一些支付企業要小,但是如果把線下的第三方支付業務也統計進去,那么快錢的收入就很可觀了。”快錢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對快錢公司創始人關國光來說,涉足第三方支付并非偶然。20世紀末,互聯網創業熱潮由美國傳到中國,新浪、搜狐、網易等企業都開始在襁褓中孕育。1993年從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畢業后,關國光在紐約從事私募基金的資產管理工作,參與了互聯網等高科技產業的投資工作,積累了一定互聯網行業投資經驗。

    一個偶然的機會,關國光找到當時正在創業初期的網易。在香港和丁磊的一次聊天之后,關國光正式加盟網易,出任網易資深副總裁,負責投資并參與網易開曼群島控股的組建,掌管企業發展與戰略合作。網易成功上市后,關國光選擇離開網易,開始了獨立創業的過程。

    “從網易出來后,我就一直在想互聯網能和其它什么行業結合,產生一些新的產業。”關國光回憶道。在此之后,關國光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金融業。于是在2004年4月創立了快錢公司,開始涉足第三方支付行業。

    那是一段讓關國光十分難忘的創業歷程。“一開始沒有人相信我們。”關國光回憶道,人們聽到“快錢”這個名字,很容易將其和“熱錢”等帶有負面色彩的金融詞匯聯系起來,那時的第三方支付環境,也遠沒有今天這么成熟。

    快錢的第一筆業務來自互聯網廣告公司好耶。關國光回憶說,當時好耶希望快錢能夠將一筆30萬左右廣告款分發給一批極其分散的中小網站,因為這些過于零散的款項讓好耶的財務操作十分麻煩。快錢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幫助好耶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那個無人知曉公司、缺乏信任的年代,好耶等敢于嘗鮮的客戶的信任,讓快錢挺了過來。就這樣,關國光慢慢開始將快錢的發展重點轉向行業應用客戶上,在他看來,為一些傳統行業量身定制一套支付服務方式,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空間。

    監管挑戰

   “我們永遠不會從馬云的手里搶生意。”提到競爭,快錢CEO關國光總是將這句話掛在嘴邊。他這么說的理由是:第一,支付寶已經做得足夠大;第二,個人在線支付市場的增長空間有限。

    盡管如此,對于第三方支付這個新興商業模式來說,關國光仍面臨很大挑戰。這個挑戰來自于電子支付整個行業。

    事實上,隨著央行對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監管開始越來越重視,2010年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央行于今年6月頒布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讓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面臨著更完善的監管,以及更高的進入門檻。

    與此同時,央行第二代支付系統俗稱“超級網銀”將于本月30日上線。屆時,首批通過測試的銀行即可實現自身網銀與央行系統的互聯,而在同批通過測試的各家銀行之間,可實現跨行支付實時到賬、一站式管理所有賬戶等功能。

    這被很多業內人士視為對第三方支付企業的重大打擊。

  “我們認為《辦法》的出臺是件好事情,因為這讓獲得牌照的企業獲得了國家信譽的背書,這樣有利于得到更多客戶的信任。”關國光分析道,快錢也正在積極申請準入許可證,他表示快錢有信心獲得通過。

    與此同時,關國光也指出,“超級網銀”和快錢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之間并不沖突,“銀行會很快意識到快錢這樣的公司是給他們增加業務的,所以他們愿意和我們合作。”在關國光看來,第三方支付公司應該深耕行業,為航空這樣的行業客戶提供更多的定制化增值解決方案,這些事情是銀行觸角很難觸及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