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 : 2012-07-09 09:12:50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7月6日,《搜索》全國公映。導演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表示:“我想通過這部影片表達:。寬容才能夠使人冷靜判斷是非曲直。”
“寬容方能達到諒解”
很多人猜測,陳凱歌拍《搜索》是為了宣泄隱忍許久的對網絡冷暴力的不滿情緒。七年前,《無極》的風評和胡戈的惡搞,讓高高在上的陳凱歌陷入了輿論的群力圍剿中,至今仍如芒在背。
如果帶著這樣的情緒,你能感受到《搜索》強烈的代入感。它以高圓圓扮演的葉藍秋在公車上不肯為老人讓座為焦點,講述了“媒體炒作”、“網絡人肉”與復雜現實之間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
7月6日,《搜索》拉開了全國公映的大幕。“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里習慣于集體意志大于個人。集體可以決定個人意志。個人是0,集體是1。而互聯網就是集體意志的放大。”陳凱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闡述他的創(chuàng)作動機,并強調個人遭遇并非拍片的主要動機。“我想通過這部影片表達:互聯網不得以‘正義之名’傷害個人。寬容才能夠使人冷靜判斷是非曲直。”
拋開孰是孰非
《搜索》在北京首映時,著名新聞人柴靜也前來捧場。“里面有好多無奈”,她事后向陳凱歌感嘆。《搜索》講述了一個令人扼腕的事件。因身患絕癥而心情不佳的葉藍秋拒絕為老人讓座,被實習記者嘉琪(王珞丹飾)拍下,遂被老練的節(jié)目編導陳若兮(姚晨飾)通過媒體放大,經由“富有正義感”的網友討伐,再加上各種利益相關者的流言散布——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正義”就此構筑。最后,受其戕害的葉藍秋選擇以死求得解脫。
“葉藍秋不是一個人,你既可以說她是舒淇,也可以說她是郭美美,其實不管是誰,作為一個個體,在互聯網面前都是非常無力的,沒有可以申辯的余地。因為人人都可能通過注冊一個微博賬號,進而成為一個媒體,每個人都有了一把無形的槍。”陳凱歌說。
《搜索》改編自同名網絡小說,刻畫了自媒體時代中國社會的傳播環(huán)境,直擊人肉搜索、媒體底線、網絡暴力等社會熱點問題。幾年前,陳凱歌看中了這個劇本,認為它真實展現了當代社會的幾組人物關系。“互聯網的故事說白了還是人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出這個時代,人的狀態(tài)是什么。”
因為涉及的人物眾多,陳凱歌用非常耐心的筆調,慢慢地鋪展每一個角色的個性、立場,盡量令故事的走向合乎情理和邏輯。每一個角色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出了適當的判斷選擇。作為旁觀者和布局者,陳凱歌并不急于給出孰是孰非的道德判斷,而是較為客觀和節(jié)制地表達了自己的遺憾和痛心。
在《搜索》的首映式結束后,許多媒體都認為,這并不像陳凱歌的調調,倒符合六六的筆調,或是馮小剛的影像風格。影片里有職場有生活,接地氣貼民生,甚至略帶小清新的氣質。但仔細閱讀,它還是陳氏出品。
陳凱歌試圖從一個小事件中引出宏大的社會命題。他勸導大眾,不需要糾結于真相與假象之爭。“所有的人物在他處的那個特定的環(huán)境和時間點,看到的都只是局部的真相。一千個人看一件事情,是一千個人都有不同的結論。”他說,寬容才可以達到諒解。“你只有具備寬容的態(tài)度的時候,你才能夠冷靜地去判斷是非曲直,你才能夠安穩(wěn)地去傾聽另外一個人的訴說。”
現實碰撞
陳凱歌上一次觸碰現實主義題材電影,還是2002年《和你在一起》,而在這之后,更多的是在拍攝古裝題材。近些年,有不少西方朋友問他:“中國轉眼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我們?yōu)楹螐挠跋窭锟床坏街袊说默F實狀態(tài)?”這些刺激到陳凱歌的神經。“美國人的生活方式通由他們的電影展現給世界。而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有那么多的變化,發(fā)生那么多的事情,更應該用電影所注視的目光展現出來。”
陳凱歌認為,最近三十年中國社會充滿著激烈的碰撞和沖突,是一段新型社會誕生的痛苦過程,而《搜索》這個題材可以“傳達我們最終相信的東西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互相對待等等這樣一些問題”。
因為涉及“媒體關系”和“媒體底線”等敏感話題,《搜索》宣布開機時,就有人議論:“這是凱爺對互聯網的情緒宣泄嗎?”七年前,由《無極》引發(fā)的惡搞視頻《一個饅頭引發(fā)的血案》制造了陳凱歌從影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他和媒體的關系一度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那是一個被網絡和媒體一致“裁決”了的陳凱歌,百口莫辯。
“把個人私怨放在電影里面,我陳凱歌一輩子也不會這么干,”陳凱歌直截了當地回應,毫不避諱,“《無極》那會兒,我就是生氣了。你們應該為生氣的陳凱歌叫好,那是真實的人的正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