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2-04-11 14:45:36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世界最大的社交網站、尚未上市的Facebook,估值已經接近千億美元,將眾多老牌的互聯網公司甩開(雅虎不到200億、AOL只剩10多億),甚至很多人相信,Facebook一旦IPO,市值很快會超過谷歌(1800億), Facebook已經不是一家公司,它是一種代號,代表著繼互聯網技術主導的谷歌后,以人際網絡筑構的下一代互聯網。SNS網站,一種融合了博客、郵箱、即時通訊并且能訂閱新聞、建立個人個性頁面等的社區站點迅速在全球范圍內流行開來,成為了Web2.0諸多應用中最被看好的模式,現在的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言必稱社交網絡的時代。
在中國的特殊互聯網環境里,曾經誕生了“中國ICQ”、“中國谷歌”、“中國Youtube”、“中國Groupon”等。所以,眾多互聯網大佬們,內心都有一個“中國Facebook”的夢想,無論他們是否公開承認。本文將逐一對中國的社交網站(SNS)做一個簡單介紹。
一、人人網
人人網是人人公司旗下社交網站,人人公司由千橡互動集團于2010年12月更名而來,2002年陳一舟以SP(無線增值業務)為基礎創立千橡互動,而人人網始于2005年王興所創立的校內網,陳一舟隨后也推出校園社區5Q,5Q和校內網展開了激烈的競爭,而后校內網資金鏈出現問題,2006年校內網被千橡收購,并與5Q整合。
2009年8月,“校內網”正式更名為“人人網”,由校園SNS向白領及其它市場擴張。2010年注冊用戶數突破1億,自稱是“中國最大的實名制SNS社交網絡”。在2011年5月,以人人網為業務主體的人人公司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了第一家以SNS概念上市的中國公司。
SNS網站通過發布分享日記、新鮮事、相冊、音樂和視頻等站內外資源,形成一個用戶互動交流平臺,而這個平臺的商業價值在于其作為用戶流量導入的入口。
人人網盈利模式基本上覆蓋了當前互聯網主流的盈利方式,網絡廣告、電子商務、網絡游戲和互聯網增值業務.下圖為人人業務營收季度變化情況:
網絡廣告主要包括展示廣告、品牌專頁、促銷信息、游戲內植入廣告以及最近上線的針對中小企業的自助廣告解決方案、品牌虛擬禮物、在線活動贊助等。電子商務主要是從糯米網合作商家處獲取的團購傭金收入。網絡游戲是通過道具等收費,對于第三方開發的游戲,人人與之分成。而在互聯網增值方面,如VIP會員、購買禮物以及人人網主頁裝扮等業務、還包括開放平臺上的第三方應用分成。以上的人人網盈利模式基本上覆蓋了當今中國主流的SNS網站的盈利模式。在人人的收入構成中,以廣告收入為主,而電子商務在其中所占比例較小,收入計算在其它互聯網增值業務中。
作為中國SNS領域的先驅,人人憑借著先發優勢曾經占據著中國SNS市場龍頭的位置,并通過收購,以及與人人網、人人游戲、經緯網和糯米網的相互鏈接,形成了一個集合社交、休閑、商務和購物為一體的完整SNS生態體系。但與Facebook在中國以外的統治地位相比,人人網還遠非中國的Facebook,隨著新浪微博的興起,和騰訊的進入,人人網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從人人網的用戶數變化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用戶總數雖然仍在增長,但是其增長幅度明顯放慢。而且,人人網始終未能像Facebook那樣,網羅了學生群體,并且將他們留在了Facebook,即使他們已經離開校園。相反,人人網不僅面臨學生群體畢業后流失的問題,而且現在連在校學生,也被新浪、騰訊等搶奪,可以從下圖的谷歌搜索趨勢對比中看到微博對傳統SNS網站的侵蝕。
二、開心網
在中國,另一個曾被寄予厚望的社交網站是程炳皓于2008年所創立的開心網,截至目前注冊用戶數已經達到1.17億,開心網的目標人群定位在白領階層。
但當前開心網已陷入了發展困局,開心網和普通的社交網絡一樣,吸引客戶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日記、音樂、視頻等內容分享、二是各種社交類游戲,當年憑借偷菜和搶車位等風靡一時的游戲,開心網成為了當時中國最大的SNS社交網站。但是現在開心網這兩方面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
首先是微博的崛起對傳統社交網絡的日記、音樂、視頻等內容分享的沖擊,微博幾乎成了所有熱點公共話題的發源地和傳播平臺,同時隨著微博不斷融入SNS的熟人關系網絡,SNS和微博在內容分享上同質性明顯,二者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微博憑借其分享內容的優質性,在競爭中更勝一籌。
而相比于人人網,開心網則更加依賴于社交游戲,但是由于社交游戲的生命周期較短,在流行游戲度過了其黃金時期后,由于沒有很好的后續游戲跟進,開心網顯得后勁不足,同時國內的游戲類開放平臺不斷增多,如QQ開放平臺,這類平臺由于其可以提供更多的用戶和流量。大量社交游戲開發商被吸引到這些平臺之上,開心網在社交游戲上的發展越發困難。
以下是開心網過去兩年的Alexa流量表現:
Alexa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年初到今年8月,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時間里,開心網的每日用戶量跌去約65%,呈不斷下滑的趨勢,而這段時間與之對應的是微博的迅速崛起。
SNS網站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熟人社交關系圈,但是開心網從開始之初,其發展的根基并不是建立在熟人社交關系圈之上,而是建立在一兩款游戲的風靡之上,這是它成功的原因,它的衰敗也由此而來。
三、騰訊朋友
在中國的社交網絡里,騰訊朋友可以算得上是新貴,騰訊朋友的前身是2008年推出的QQ校友,和人人一樣,為突破高校對用戶目標人群的限制,2011年1月6日,QQ校友正式更名為騰訊朋友,隨后2011年7月5日,騰訊朋友再次更名為朋友網。
在數億的QQ用戶和裝機量的保障下,使得騰訊無須依賴搜索和其他網站的鏈接,就擁有強大的新產品推廣能力,QQ客戶端上的按鈕、各種彈出消息窗口、現有社會化產品如QQ空間上的鏈接等等,都能給朋友普導入大量的用戶,這也不難理解騰訊朋友在短短上線百天時間里月用戶便破億。
根據易觀智庫統計顯示,憑借QQ強大的導入能力,騰訊朋友得到迅速發展,占據了中國社交網絡第三把交椅的位置,僅次于開心網和人人網,但是我們從用戶的瀏覽平均頁數和在線時長來看,均為開心網和人人網的一半左右,雖然騰訊朋友憑借QQ強大的導入能力,用戶數增長可觀,但是其用戶活躍程度明顯不如開心人人。
因為騰訊系列產品的關系,騰訊朋友的用戶大多是基于熟人的關系而建立,這個形態更近似Facebook。雖然到目前為止,騰訊朋友也未能一統中國社交網絡市場,但是憑借QQIM的6億多活躍用戶,QQ空間近5億活躍用戶,騰訊的系列產品事實上已經是的中國最大社交網絡,騰訊也正在運營者中國最大的社交游戲,高盛的研報便認為,騰訊朋友更可能成為中國的Facebook。
四、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依靠先發優勢和強大的媒體運營經驗,建立起在社交媒體領域的第一地位。雖然依靠QQ等產品的拉動,騰訊微博在注冊用戶數上,和新浪微博接近(甚至將會超過),但無論媒體影響力還是用戶的活躍度,都與新浪微博有千里之遙。雖然新浪微博,已經不是“中itter”,但主要仍是基于信息流而建立起用戶關系,而不是類Facebook那樣,基于用戶關系而產生信息流。
近期新浪微博進行新版內測,從設計上來看,其SNS的屬性越來越明顯,新浪微博看上去已經不僅僅是微博,而是微博+SNS。
新浪微博與人人網左側工具欄比較,在形式上也與傳統的SNS接軌。
新浪微博向社交網絡的轉型明顯,因itter幾十億美元的估值,與Facebook接近千億美元的估值,就是社交媒體與社交網絡的巨大差別。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新浪要做中國的Facebook,新浪CEO曹國偉在采訪中便表示,微博不會變成Facebook,但會加設更多與Facebook類似的功能,這樣就可以以新應用軟件為依托建立更緊密的社交聯系。
即使曹國偉希望將微博做成中國的Facebook,但是微博的跨階層、單向的媒體平臺,轉向熟人、雙向社交平臺,路途也是艱辛和遙遠的。
盡管路途艱辛和遙遠,加入SNS元素也是新浪微博提高產品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根據統計,2010年10月,中國互聯網用戶平均每天上網9540億小時,其中40%花在社交網站,15%在視頻,10%在搜索。過去兩年,中國互聯網用戶用在SNS、電子商務和視頻上的時間較多,而用在新聞、網游和搜索的時間較少,新浪微博以新聞內容傳播為核心并加入SNS因素后,可以有效的增強用戶黏性。
從下圖的微博網站用戶關注內容差異來看,新浪微博在社會名人,明星偶像和觀點動態上占有優勢,但是其親戚、同事、朋友的內容關注上則明顯不足,而熟人關系鏈條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增加用戶對產品的依賴程度,正如MSN在功能上和QQ一致,但是其不可能取代QQ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無法取代原有的QQ關系圈,在微博中建立熟人圈可以如QQ般構建起其它產品無法取代的關系鏈條,以此形成競爭壁壘,可有效避免被其它產品所取代。
高盛的一份投資研報指出,微博是一個用戶參與水平低的社交網絡平臺,因為微博主要由較弱的人際關系所組成,這些人可能從未見過對方,但是出于某些共同興趣而聚在一起,比如說名人留言更新、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或社會議題。有些用戶也關注其他朋友和熟人,但是這種松散的社交網絡只是訪問微博的副產品,而不是用戶的主要目的,微博沒有開創用戶對社交網絡的需求,因此大多數用戶把訪問微博作為核心社交網絡活動的補充,而不是作為尋找和聯絡朋友的首選,所以對于微博的定位是新浪微博最終作為社交網絡的另一種形式,具有某些淺層次的社交網絡因素,其仍然作為主要的社交媒體平臺而不是社交網絡存在。
五、豆瓣
豆瓣于2004年由楊勃所創立,豆瓣是一個以書評、影評、樂評等為主的點評網站,同時它提供各種活動信息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豆瓣是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于一體的類SNS網站。
和傳統的社交網絡以熟人形成網絡鏈接不同,豆瓣使人與人聯合在一起的結合點是內容,從形式方面看來,豆瓣具有社交網絡的交友特性,但其在功能上更加類似于大眾點評網,其核心點在于點評,所不同的是豆瓣主要是對音樂、圖書、電影的點評,同時豆瓣上擁有數千個由共同的興趣形成小組,同時豆瓣會在其頁面上推出各種同城活動,在共同興趣和各類同城活動的基礎上形成一個人際關系鏈,從而形成具備了社交網絡交友的一般特性??梢哉f豆瓣以點評起家,依靠興趣聚合用戶,憑借興趣形成的人際關系圈增強用戶粘性。
豆瓣盈利模式:
主流的品牌展示廣告收入,豆瓣網頁上的各個頁面上都會有一些品牌展示廣告,但是由于豆瓣為了保持其清新簡約的風格,在品牌廣告的的投放上做出了一定的限制,所以這部分收入在增長空間上有限。除了頁面上少量的品牌展示廣告外,豆瓣還和一些企業進行合作,開設專門的品牌專區進行宣傳。
豆瓣目前另一個創收方式便是憑借自己千萬級的用戶,向電商、影城等導流量,然后與之分成。如豆瓣的讀書,由于豆瓣上有大量的書籍購買推薦,用戶可以通過豆瓣上的鏈接進入當當、卓越這樣的商城,雙方會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成。同時其看電影頻道也會與大量的影城合作,進行線上銷售,然后進行分成。
而在豆瓣的同城活動中,還有大量的團購信息,豆瓣給這些團購網站導入流量,進而與之分成獲利。同時豆瓣還與大量進駐的商家合作推廣各種優惠劵和商業活動。
除此之外,豆瓣上面還有大量的小組淘寶鏈接,從這些小組上的鏈接當中,可以直接登錄到各類淘寶店當中,依賴cps效果廣告獲得一定的利潤分成。
從以上豆瓣的簡要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豆瓣的來源主要來自兩塊,一是廣告、二是導流量,而到目前為止豆瓣并未打造自己的電子商務平臺,當前主要是將流量導給其他電商。而在現在主流的SNS營收模式中,豆瓣并沒有開通類似會員特權等的增值服務,同時也還沒有涉及游戲領域,并且豆瓣還未開放大量的第三方平臺應用。從營收模式上來看,豆瓣到目前依然處于用戶積累階段,在營收創新上還存在較大的挖掘空間。
六、其他: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大社交網站外,目前中國SNS社交網站中還存在形形色色的各類社交網站,如淘江湖、白社會等等,但其所占市場份額都較小,且在形式和功能上基本都大同小異。目前各SNS網站所占的市場份額如下圖:
在同質化的競爭和微博崛起的雙重壓力之下,SNS網站也開始了轉型之路,典型的有51,這個中國早期社交網站已向給用戶提供穩定安全的數據存儲空間轉型,人人網6月宣布與日本最大人力資源及分類媒體集團瑞可利合作共建婚戀網站,在SNS網站同質化泛濫的情況下,如何在眾多SNS網站中殺出一條血路?進入垂直社交領域成為一個可能的選擇。
隨著智能手機普及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服務(LBS)的完善,基于LBS的社交應用吸引著無數的創業公司進入, 但他們在成長為Facebook的道路上,除了需要從小眾市場突圍外,還得面對騰訊微信的強勢競爭。目前尚未看到任何一家會壯大成中國社交巨無霸的可能。
那么誰將是中文世界舍我其誰的Facebook呢?人人網?騰訊朋友?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