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2-02-09 08:51:04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2004年,當馬克·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的一間宿舍里創立社交網絡Facebook的時候,他不會想到,8年后他將以284億美元的身價躋身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此時的他,年僅27歲。
2月2日,Facebook正式遞交了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擬融資50億美元。它的上市將是全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互聯網公司IPO交易,預計估值會達到750億~1000億美元。
作為Facebook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持有5.338億股股票,以1000億美元的估值或每股53美元的價格來計算,這些股票將價值284億美元。
除此之外,從公司員工到早期投資者,Facebook的上市還意味著許許多多億萬富翁和百萬富翁的誕生。更有甚者,連曾為Facebook總部繪制壁畫的涂鴉藝術家大衛·崔,也將因為當初選擇股票作為酬勞而獲利2億美元。
誰能否認,這是不折不扣的又一個財富神話?在資本盛宴即將開啟的時候,誰又會注意到它背后的隱憂?
泡沫成分
“Facebook的上市,好像讓我們從IPO的"寒冬"中蘇醒過來,但又讓我們遺忘了歷史。”在《紐約時報》2月4日的一篇報道中,考夫曼基金會首席投資官哈羅德·布拉德利如此表示,“如果我們現在不注意的話,未來必將會重蹈歷史覆轍。”
布拉德利所謂的“歷史覆轍”是指許多紅極一時的股票所經歷的“生命軌跡”:因受到過度追捧而滋生泡沫,并最終榨干天真的投資者的血汗錢。
對Facebook而言,也并非沒有這個可能。財經評論員凱文·凱萊赫在對Facebook上市發表看法時認為:“對于大多數互聯網企業來說,"高開低走"的股價發展趨勢已經成為"定律"。Groupon、Pandora以及Linkedln等等企業如今的股價都早已跌破發行價,它們股價的上漲也往往只能追溯到IPO的首日。”
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是谷歌。上市首日,谷歌的股票上漲了18個百分點,在接下來的三年里,也一直保持上揚的態勢,最終增長了400個百分點。
然而,雖然業界公認Facebook會復制谷歌的軌跡,但佛羅里達大學教授、IPO專家杰·瑞特還是持謹慎態度,“我不準備購買Facebook的股票”。與他類似的是,喬治敦大學金融學教授瑞娜·阿加瓦爾也表示:“除非是上市首日的股票,否則我不會購買。”
杰·瑞特認為,Facebook的股價還處于IPO的早期階段,既有明顯的泡沫,也有趨于合理的可能。“在目前階段,它的股價中不乏泡沫的成分,要想使之變得合情合理,還要看公司未來幾年的表現。”
隱私羈絆
麥克斯·史萊姆斯是維也納大學法律系的一名學生。去年,他在歐洲發起了一場運動,抗議Facebook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擅自收集和販賣用戶的個人數據。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麥克斯·史萊姆斯起初的個人抗議行為就發展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草根運動,吸引了4萬人的參與,并通過Europe Ver Facebook這一網站與Facebook展開交涉。
《紐約時報》在其一篇文章中指出,Facebook發展中最大的障礙就是涉及隱私的問題。迄今為止,該公司引起用戶反感的幾起事件都與隱私有關。
2011年11月,Facebook宣布,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就隱私訴訟案達成和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要求Facebook在對網站隱私設置作出一定改動之前,需要獲得用戶的同意。此外,Facebook還將接受為期20年的獨立審查。
《紐約時報》認為,即便如此,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還會進一步加大。
2月2日,Facebook在其長達100多頁的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其業務面臨的風險因素之一是,“如果我們不能保持現有用戶數量或增添新用戶,或者用戶降低在Facebook平臺上的參與度,我們的營收、財務業績和業務可能會受到重大影響”。
目前Facebook擁有8.45億月活躍用戶。然而,隨著Facebook日益商業化,許多用戶已開始對其感到排斥。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凱倫·諾斯指出,在親眼見證了網站的商業化進程后,許多Facebook用戶已開始準備撤離。“在日益貼近的服務與商業化努力之間有一種緊張關系。”凱倫·諾斯說,“從目前的跡象很難看出,Facebook未來還能夠保持其營收的指數性增長。”
英國《經濟學人》的封面文章也認為:“Facebook最有價值的資產正是這些用戶心甘情愿奉上的個人信息,但是將這些信息轉變為金錢,將不可避免地產生隱私擔憂。大多數用戶并不清楚Facebook了解他們多少。如果用戶開始意識到這是濫用他們的信任,他們會默默離開。”
移動軟肋
移動互聯網對于Facebook的影響是其招股說明書中提到的又一風險因素。“我們目前尚未從Facebook移動產品中獲得有意義的收入,而我們成功實現這一目標的能力也尚未得到證實。”Facebook在招股書的風險因素一欄中如是說。
在一個移動計算迅猛發展的世界里,這無疑會鑄就Facebook的一大困境,特別是 Facebook在智利、土耳其、委內瑞拉和巴西等國的用戶增長,主要均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
不過,在將桌面市場的成功轉移到移動設備的過程中,Facebook并非唯一一家遭遇困境的企業。與桌面市場相比,移動設備的屏幕空間更加寶貴,而用戶對于雜亂的網頁和緩慢的加載速度也更加缺乏耐心。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報告,2011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已經超過PC。這預示著,移動互聯網的影響還會繼續擴大。
“這是他們的巨大軟肋。”科技咨詢公司Altimeter Group的蘇珊·艾特靈格說,“通過移動設備使用社交媒體的趨勢非常明顯,而Facebook卻沒有明確的創收戰略,也尚未找到解決方案。”
對此,Facebook的解釋之一是:“Facebook移動用戶的增長和參與度的提高有賴于移動操作系統、網絡和業界標準,而這些因素是我們不能控制的。”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除廣告外,Facebook的第二大收入來源是Zynga等合作伙伴支付的分成。如果Facebook將Zynga的游戲引入iPhone和iPad,就需要與蘋果分享收入,后者要求應用開發商繳納30%的收入。
雖然谷歌并未對安卓設備施加類似的限制,但考慮到Facebook與谷歌在社交網絡領域的敵對狀態,Facebook同樣無法完全控制其在該平臺上的命運。
“問題是誰將成為主導者,以及Facebook能否在蘋果和谷歌的平臺上利用應用和游戲贏利。”專門研究企業融資和上市活動的美國喬治敦大學金融學副教授桑迪普·達西亞說。
Facebook承認,它們目前還沒有在移動版服務中植入廣告。不過,去年剛剛從Facebook離職的喬·休伊特認為,Facebook最終勢必會在移動應用中發布廣告。“他們只是要找到一種避免用戶流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