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1-07-11 17:45:54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ifttt網站界面
If This Then That:兩個美國軟件工程師+一條代碼=讓整個互聯網為你服務
文|CBN實習記者 王清
工程師終于實現了他們征服世界的夢想……用一條最基礎的代碼。
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大片?事實上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網站。“ifttt”是“if this then that”的縮寫。任何對編程有些許了解的人,都知道“if…then…”語句幾乎是最最基礎的代碼之一,就好像一個事件發生器,只要設定好“this”和“that”,原本毫無關聯的功能就會瞬間互相自動生成。而ifttt所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個原本只屬于程序員的權利,交給每一個網民。
網站創始人Linden Tibbets和Jesse Tane在網站誕生之初的一篇博文里特別強調,ifttt并不是一個專業的編程軟件,也不是應用程序開發工具,而是用最簡單的方式為人們在使用各種互聯網工具時提供服務和解決方式。理想狀態是,整個互聯網中的所有工具都可以通過ifttt建立關聯,社交網站、電子郵件、電話短信、網絡相冊等等,按照你的要求來服務于你的生活,而不是像往常那樣散落各處,還將我們的時間切割成各種碎片。
這個被網友戲稱為“衣服脫脫脫”的網站,5月上線,目前尚在測試階段,通過朋友邀請才能體驗這些神奇的服務。不過沒關系,即使沒有賬號,你也可以在首頁發現這個網站的“簡約”:白底,大大的黑色字體,藍色的醒目按鍵。沒有圖片,標志是兩個上下對稱的方括號。嗯,看起來實在是太像兩個Geek做出來的網站了!
ifttt操作起來很“傻瓜”,你唯一要做的就是不斷點擊選擇而已。任務(task),管道(Channel),觸發器(trigger,相當于“this”)和執行器(action,相當于“that”)構成了整個服務的全部。管道是指該網站支持事件發生的平臺,目前支itter、Facebook、Instagram、YouTube、電話、短信、電子郵件等等。你可以自行設定觸發器和執行器,如觸發器為“我在YouTube上上傳一個視頻”,執行器為“發布這個鏈接到我itter”。于是整個任務就變成:如果我在YouTube上上傳一個視頻那就發布這個鏈接到我itter。正因為此,有人把ifttt看成一個超大的應用程序集成平臺。
或許你會說,很多視頻網站目前提供直接分享到其他網站的鏈接,這沒什么稀奇的。但別忘了,這一切都是由你自己設定的。意義正在于此。你,通過ifttt,調度整個互聯網的資源,為你的生活服務。最關鍵的是,那些復雜的運算和程序就全部丟給ifttt的工程師們去頭疼吧!
不過也別搞砸了─太陽底下從來沒有新鮮事,不信你可以看一下邊上那個前ifttt時代笑話。
ifttt其實是一種人工智能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工智能實驗室Patrick Winston教授的定義: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
你可以把ifttt理解為你的私人秘書,他自動給你做好一切安排,只要你吩咐一聲。
如果你想象不了ifttt,這里有幾個例子:
if簽到飯店大于7次每周,theneet and Facebook“我是一個吃貨,快阻止我!”
if時間到了凌晨04:01,then偷菜(假定偷菜開放時間是凌晨4點)
if老婆eet“加班”,then立即激活一條手機短信通知,自動檢測谷歌日歷,找出幾個今晚沒有事情的老友,在Facebook上新建一個活動“今晚喝大酒”,一旦超過3人同意,觸發一條訂餐消息給老地方餐廳。
if三十天未發微博,then啟動一系列任務:1.發郵件告訴殯儀館來收尸(親,你可以看我的Google location);2.自動轉賬;3.發表遺書告訴親友可于30天后到某處悼念;4.分享生前錄好的視頻
如果你不能理解“ifttt設置搞砸了會怎樣”,請看這個笑話:
公司老總對秘書說:這幾天我帶你去北京走走,你準備下。
秘書打電話給老公:這幾天我要和老總去北京開會,你自己照顧自己。
老公給情人打電話:我老婆這幾天要去北京出差,我們也出來玩吧。
情人給輔導功課的小男孩打電話:這幾天不用上課,我有事情。
小男孩給爺爺打電話:爺爺,這幾天老師有事,不用上課,你陪我玩吧。
爺爺給秘書打電話:我這幾天要陪孫子玩,不能去北京了。
秘書給老公打電話:這幾天老總有急事,我們不去北京開會了。
老公給情人打電話:這幾天不能出來玩,我老婆不去北京了。
情人給輔導功課的小男孩電話:這幾天繼續正常上課。
小男孩給爺爺電話:爺爺,這幾天還是要上課,我不能陪你玩了。
爺爺給秘書電話:這幾天我還是要帶你去北京走走的,你準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