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5-08-24 10:22:18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收益率高的產品基本都搶不到
互聯網巨頭又來了!在互聯網理財市場,巨頭們希望能夠續寫此前類似“余額寶”的神話。
兩年前,余額寶一炮走紅,不僅打響了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理財之間的戰役,也掀開了互聯網金融的輝煌時刻。一時間,各種寶類產品競相出爐,就連曾經從不正眼看待互聯網金融的銀行家們,都為之震撼。
兩年后,余額寶的風光不再,P2P高額的收益鋒芒也有所消減。這兩年來,草根理財平臺反復更迭,互聯網巨頭平臺在一段時間內似乎沉寂了許多,盡管時不時推出一些理財平臺或產品,但備受人們期待的“余額寶第二”,卻遲遲沒有到來。
不過,2015年的8月份是個不尋常的月份,或許是因為經濟走向有了新的變化,抑或許是因為巨頭們又嗅到了更多的商業機會,8月份推出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不少大公司直言,要幫助小白們進行資產配置,將原本僅屬于傳統銀行私人銀行部門的高大上的業務,也拉低至百姓的理財餐桌前——盡管,現在這仍只是個概念而已。
保險系的理財終于可以重出江湖了。在銀行理財產品、P2P平臺以及貨幣基金收益率紛紛淪陷之后,保險系的投資品似乎迎來了春天。不難發現,無論是京東、螞蟻金服還是微眾銀行,販賣的高收益定期產品多是諸如萬能險、養老保險等保險類理財產品。更有甚者,一些保險公司也開始學著互聯網金融的“葫蘆”,畫出自己理財模式的“瓢”,向投資者推銷著保險系理財產品。
面對這些新興的理財渠道,投資者目前還鮮有人將大額資金存放與此。而這些新推出的平臺似乎也并不著急在第一時間贏取更多的客戶:更多的產品仍在研發之中。最終是否能夠一鳴驚人,還有待時日驗證。
巨頭系
耳目一新的產品尚未出現
今年下半年,互聯網金融巨頭們似乎都在忙著一件事——上線自己的理財平臺:京東金融上線小白理財以及京東金融APP,螞蟻金服上線螞蟻聚寶APP,騰訊則聯合推出微眾銀行APP……瞄準的都是年輕人的理財陣地。
不過,無論以上那種新型理財APP,投資者給出的評論均逃不出“頗感失望”。因為目前而言,除了幾款以前就有的理財品外,并沒有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的產品出現,比如曾經被多次提及的余額寶資金炒股、根據客戶需求提供資產配置方案的功能等均無體現。
“未來,你可以輸入理財目的,系統就可以直接推送你理財資產配置的建議。”在螞蟻聚寶發布會上,螞蟻金服相關負責人直言,目前一些功能仍在繼續完善之中。而京東金融也在上周推出相關概念,但至記者截稿時,京東金融的APP上仍未能看見相關產品出現。
而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業對資金的爭奪,也成為制約互聯網理財發展的客觀因素。北京晨報記者體驗發現,不少互聯網理財APP的投資金額仍然受限于銀行單筆及每日最高轉賬額度。
比如京東小白收益率為5.4%的活期理財,僅支持中行、農行、工行、建行、招商、光大、郵儲等7家銀行卡轉賬。其中,工行每筆轉賬限額僅為5000元,每日轉賬限額為5萬元;而郵儲每筆與每日轉賬限額均為5000元。
而一些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則需要限時搶購才能得到,對于購買金額上限,會注明“受到第三方渠道的限額限制,具體限額每家銀行不同”。
P2P系
“先看爹,再出手”
雖然在股市上虧得一塌糊涂,但勇敢嘗試的白領孫琳在與P2P平臺打交道時運氣還不錯。一年多來,孫琳嘗試過三、四家P2P平臺,投資金額近10萬元,平均收益超過12%。談起投資理念,孫琳告訴北京晨報記者12個字,“先看爹,再出手,分散買,短平快。”
“我一開始是在愛錢幫上買,因為一個創始人是我閨蜜的高中同學,想著不至于殺熟。”雖然理由挺荒唐,但嘗試過幾個項目后,孫琳從對人放心變為對平臺放心:每個月都能定期收到利息到賬短信,整個團隊靠譜,普遍都是高學歷,做事風格低調務實,項目收益比較穩健,不斷創新。背景也靠譜,管理團隊具有銀行、投行背景,獲得盛大資本千萬注資,接入徽商銀行進行資金存管,這些新聞的挖掘都讓孫琳投資的膽子越來越大。
自此以后,孫琳在挑選P2P平臺時會“先看爹”。“大樹底下好乘涼,我覺得這句話尤其適合現階段的P2P行業。”幾個月前,朋友向她推薦了一個名為眾信金融的P2P平臺,后來得知這家平臺是國資系的,專注環保清潔領域,投資標的也多跟清潔能源相關,孫琳就嘗試購買了一些。陸金所也是朋友推薦的,得知其“干爹”是平安集團,資金雄厚,孫琳也躍躍欲試。
雖然有的靠爹,有的是朋友背書,但孫琳還是不敢把打算買房子的錢去投資P2P。她的投資理念就是分散買,先看平臺,再挑項目。每個平臺的投資金額不超過5萬,更青睞半年左右的短期投資。“也有好多平臺收益挺高,但我對那種喊口號的風格不能適應。”孫琳表示,像那種拼命拿錢在電視臺砸廣告,營銷方式跟傳銷似的,注冊過之后便天天被客服打電話騷擾的平臺,反而會讓她產生逆反心理。“中國人一般借錢都是悄悄地借,不聲張。喊的口號越響,越坑爹,死的越快。”
保險系
高收益產品遭哄搶
“遇到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就且買且珍惜吧。”隨著股市的震蕩加劇,洪雯開始把目光聚焦在理財市場。
在理財的道路上,洪雯并非新手。但投入股市的資金損失了40%左右后,她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都變得有些保守了。“我會分散購買很多種產品,不會把錢都壓在一種產品上。而且也不會購買收益率太高的產品,收益高往往風險就越大。”洪雯向北京晨報記者介紹,自己偏向于購買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或有第三方擔保的產品,“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比較低,我買了一些陸金所、人人貸的產品,陸金所的產品我會選擇有平安作為第三方擔保的產品。”
8月18日,電商促銷大戰,互聯網金融也加入戰局。平安趁機吆喝,整合了平安集團旗下23家公司,推出保險、銀行、投資、互聯網金融等業務的40款產品。平安銀行、平安人壽、陸金所都有高收益理財產品參加活動。例如財神節14日專項產品,年化收益率可達10%;平安銀行“快e盈”,最高年化收益率8.18%……
“收益率高的產品都搶不到。比如金科回本立升產品,預期年收益11%,5萬起投,一下子就被搶光了。年化收益率8.18%的平安銀行‘快e盈’也沒搶到。”洪雯表示,在平安此次推出的產品中,收益相對較高,不過期限也短,“有的產品只有15天,如果做短期理財還是可以考慮的。”
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的情況下,互聯網金融理財遭到“哄搶”。北京晨報記者從平安集團了解到,8月18日當天,平安銀行“財神節”零售優選產品、回本立升、平安財富寶三款產品不到20分鐘即售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