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 2015-08-03 11:16:49
來源 : 金站網
瀏覽次數 :
21年的沉淀成跨境業務發力點
2014年8月,宅急送開始成立獨立法人的宅急送國際物流子公司,并在9月份把新公司總部設立在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最迅猛的深圳。
雖說國際物流子公司僅成立一年,但殷儉認為,宅急送跨境物流的配套設施早已在二十來年的物流行業打滾中得以沉淀下來,也是這個原因使得這位老牌物流企業在去年十月獲得五大財團的青睞。
“一張取派網、一張分撥網、一張干線網以及一張倉儲網絡,四者支撐起宅急送在國內做倉配的基礎。而無論做出口物流還是進口物流,國內倉配資源是非常重要的。”殷儉分析到,“針對出口物流,宅急送在國內積累了強大的網絡資源、取件能力。而對于進口物流而言,宅急送國內C端的派送能力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實際上,據億邦動力網了解,目前,宅急送的取派網點已有4700多個,覆蓋中國2000多個城市,一級分撥站點13個,二級22個,三級296個,還有干線網、干線班車119條,省地班車472條,地縣班車1377條,航空線路700條,倉儲網包含40個配送中心,48個地址倉,23萬平方米倉儲面積。
“這些都是宅急送多年來的積累,是宅急送做跨境的核心競爭力。”殷儉說道。
未來出口物流必然是B2B年代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物流的布局上,宅急送并無心戀戰2C端,而是把眼光放在更廣闊的B2B市場。
殷儉介紹,目前,宅急送跟出口相關的產品有四款,分別為郵政小包業務“宅郵寶”、商業快遞“宅特快”、專線業務“全球送”以及海外倉業務“宅倉寶”。
其中,以B2B為側重點的“全球送”和“宅倉寶”成了宅急送跨境出口最核心的兩款產品。在殷儉眼中,未來跨境出口物流的現狀必然會從“大單變小”過渡為“小單變大”的年代。
他分析,在過去,中國賣家利用跨境電商平臺把性價比高的產品賣到國外,物流手段大多局限在郵政小包。而隨著中國品牌走出國門,以及大賣家的外貿轉型,“小單變大”終成外貿電商的趨勢,這時,跨境電商賣家的供應鏈勢必下沉,以海外倉為基礎的“倉對倉”物流形式將占據主導地位。
此外,殷儉認為,隨著外國消費者的體驗不斷增加,以及多個跨境電商目標國在政策上的越趨嚴格,海外倉也成了商家必然選擇。“有的國家政策要求賣家14天之內允許退換貨,這些政策限制通過郵政小包是解決不了的,所以只能走海外倉。”殷儉說道。
因此,宅急送瞄準了未來跨境物流的趨勢,在跨境業務上更加關注于“訂單前”的工作,即海外倉以及B2B物流。殷儉透露,目前,宅急送已經在研發一套基于電商的WMS系統以對接宅急送的海外倉,并跟美國、歐洲等地的企業建立起合作關系,將在第三季度上線整個海外倉業務。
當然,宅急送不會完全放棄郵政小包,“宅郵寶”將成為宅急送跨境出口物流業務的一個補充。“因為郵政小包是不會消亡的,小賣家仍會延續用小包業務寄送低價格輕質量的商品。”殷儉說道。
進口物流不能單點突破
跟出口物流業務一樣,殷儉認為宅急送在進口物流業務也應該以“倉”為基礎,在打法上,宅急送把自己定位為一體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務商。
他認為,目前部分物流企業都是趁著進口電商這個風口,針對跨境物流流程中的幾個核心點提供“小散亂”的物流服務,接入的只是跨境進口物流鏈條中間的其中一環。
而宅急送依靠本身國內積累的資源優勢,設計了針對進口物流全流程的“宅進寶”業務。
“從海外的集貨到干線的運輸,到保稅倉,到海關通關,到國內配送,宅急送會提供全流程的進口物流服務。而且宅急送的系統跟電子口岸搭建的通關服務平臺是對接的,商品從國外到國內的訂單都是一體化的,而目前很多轉運公司都需要換單才能把商品進口到國內。”殷儉說到。
除此之外,殷儉還透露,未來宅急送會嘗試對接供應鏈金融以及支付服務,并不排除在保稅倉內做展示營銷,提供保稅倉內的個性化服務。